文/冯远
阮成森,中国新文人画的发展和实践者,现居北京,老家河南光山县晏河乡。这里正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在近代革命史上,光山、新县、红安、仅这些地名就使人肃然起敬。光山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水经注》称这里为:淮水东迳,浮光山北。《太平寰宇记》称这里为:俯映长淮,每有光耀,因名光山。这里北宋出了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出了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邓大姐。紧紧毗邻的新县先后出了43位共和国将军和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正是人杰地灵,溢彩光山。就在这英才辈出的红色摇篮中,近年来,晏河出生的阮成森先生,以他绘画艺名才情,从光山一路走来,在首都京城崭露头角,令艺界刮目 相看。
阮成森先生自小在晏河家乡上学读书,放学之余在大别山上打柴放牧。满山的野兰香蕙熏陶着他天生的艺术心灵,遍野的飞瀑竹林,炼铸着他勇往直前,坚韧不屈的性格。人们常说环境能成就一个人的习惯,阮成森先生热爱山里的花花草草,熟悉家乡迷人的自然风光。他把山上的野兰、紫藤栽进自家的房前屋后,他用稚嫩的土笔摹写着春秋四季的山景和竹影。因家乡风光的得天独厚,曾引得京城的大画家李可染、黄润华等带学生来采风、写生。受其感染,幼年时的阮成森便渐渐迷恋上了画画。从喜欢到痴迷,为学画他可以废寝忘食。为学画他曾怀揣着仅有的15元钱,步行数十里到新县县城,只身搭车到武汉,只为到大城市的画店看一看里边陈列的名人书画作品。80年代,他用卖山货攒下的580元钱,奢侈地买了一套郑板桥画竹的书。高中毕业后,他不甘心永远蜗居在大别山里默默无闻的虚度年华。80年代他有机会进入到中央美院附中学习绘画,85年又碾转在大连拜师学艺。1988年几经蹉跎,他走上了独闯京城的道路。凭着他的绘画基础,他进入京城古建彩绘领域开始用画笔来养活自己,自学彩绘、自学木雕,为了生计吃苦受累顽强拼搏。整整8年,历经的艰辛磨难,只有他自己知道。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进修。三年后时光至2008年,他的中国画作品“竹报平安”、“岁寒三友”被《人民日报》及国家奥林匹克组委会收藏。其作品在“人文奥运”书画展赛中一举获得金奖。初步的成功使阮成森一发而不可收。从08年起,他的作品连续6次在全国各类展览中获得金奖。08年9月他的中国画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2012年5月,他专为胡锦涛主席创作的《凌云高节》被中南海收藏。
我认识阮成森先生的机缘在北京的东晓景书画创作基地。我是2012年入驻的东晓景。阮先生在这里也有一套不错的工作室。缘份使然,我渐渐结识了解了阮成森先生。画如其人,阮成森先生的画作,花鸟人物无不涉猎。他的画细微清新,尤善兰竹。他画起竹来成竹在胸,飘逸洒脱。兰竹配石,典雅妥贴,笔墨精熟。识家一看便知是科班出身而又归野逸。幅幅透着名家风范。阮成森的画有一种中国画的人文精神。我们常说起“文人画”,余则认为文人画即画中有文人情趣,画外有文人思想。文人画不是民间画,不是学院画,似乎是有别于“画家”的画。文人画往往取材梅、兰、竹、菊、山石小景,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强调人的修养。阮成森先生的画恰与文人画的规律极为契合。我想这与他的经历学养,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日前,我与阮成森先生畅谈,他的忠厚、睿智溢于言表。2013年他有33件作品入选网上“中华艺术宫”,被推荐为当代一百位最具网络影响和潜力的书画家。我们期待着阮成森先生在艺术道路上更加日益精进,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作者系:中国嵩岳画派创始人
中国嵩岳画派艺术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