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画才是好画?
我总结前人的历史,归纳为“四品”。一是能品,意思是说,能画画者为能品;二是妙品,就是笔精墨炒,手随心动,心手相应,非常娴熟,用笔、用墨、用色有韵味;三是神品,外加一条,就是要刻画事物的精神实质,比如你画竹子,要把竹子的精神实质刻画得淋漓尽致;四是逸品,笔墨要求精简,高度归纳,要有书卷气,也就是说,画是写出来的。
二、什么画才有价值?
我总结前人的历史,归纳为“十方面的价值”。一是笔墨的价值。主要是讲绘画的技法,讲用水、用笔、用墨、用色是否有韵味,是否精道,是否很高超;二是创新的价值,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灵魂,创新是一切艺术的核心价值,如果你能创出崭新的品种,又能够被人民所接受,其作品就可以流芳百世;三是风格的价值。主要讲大气和小气之分,有些画,画得并不复杂,但显得很大气,有些画,画得密密麻麻的,但显得很小气;四是奇特的价值,主要是讲出奇制胜,胜人一筹;五是历史的价值,主要讲,画是否体现历史的价值,是否与时俱进,画出符合新时代潮流的作品;六是名人的价值,主要讲画家的地位、作用、影响力,简单的说,就是你要通过若干个价值去影响社会,使人民心目中装有你的名字,目前,传世的作品,主要是文人画和官人画比较常见;七是奉献和爱心的价值,画家对社会、对人民要有奉献,因为奉献和爱心,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博大,使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使艺术品变得更有价值;八是情感的价值,一幅好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启迪人生,让你看了以后,会眼前一亮,会砰然心动,会爱不释手;九是人品的价值,中国画和西方画不一样,西方画是讲一点透视,讲像、讲光、讲面、讲影、讲色,而中国画是讲多点透视、讲作用、讲效果,还讲诗、书、画、印,除此之外,就是讲人品,人品胜书画;十是磨难的价值,人不希望有磨难,但磨难会催生新的境界,比如黄公望、苏东坡、郑板桥等,人生坎坷,非常磨难,但他们画出来的画就与众不同,价值连城。我曾经在画翠竹时,为这些前辈们题诗一首:翠竹驾我飞出仑(牢狱),为龙为凤上天堂(重获自由),忽报冤情一夜白(清白),复职晋升日夜忙(继续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鞠躬尽瘁)。
三、中国画的“法规、法则、法度”
我们国家有国法,老百姓有民法,企业有企业法,画中国画有没有“法”呢?有。我依据中国一千多年来的绘画史和古代画家谢赫、石涛,近、现代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和毛泽东主席的总结,归纳为“十一法”。
第一法:骨法。意思是说,骨法用笔,骨感强,有力量,强调笔力雄健,线条有弹性,比如画竹枝你不能画成柳枝。画线条时,要像钢线,不能画成像草绳。
第二法:韵味。主要指:用水、用笔、用墨、用色有韵味,技法老辣,下笔要稳,手随心动,心手相应,非常娴熟,坚定沉着,心中有数,不要涂改,一气呵成,要体现浓淡干湿,虚实相生。讲具体一点,有10点要求:一是细而不弱,讲的是线条细,但感觉到有力量;二是粗而不霸,讲的是线条粗,但使你感觉到不霸道;三是黑而不恶,讲的是一团黑墨,但使你感觉到不可怕;四是重而不浊,讲的是下笔重,但不浑浊;五是轻而不浮,讲的是不飘浮;六是淡而不薄,讲的是薄而有厚度;七是草而不率,讲的是不草率,每一笔每一画都要有责任,不是乱画一通;八是简而不略,讲的是笔墨要求精简,高度归纳,而不是简单的省略;九是艳而不娇,讲的是不娇气;十是媚而不俗,讲的是不俗气。
中国画还强调的是:有墨有趣、有味有情、有理有气、有力有品。笔不乱,墨不脏,新不失美,奇不荒诞,狂不失理。
第三法:章法。古人讲的是经营位置,这里面包括构图,有“S”形构图,有“Y”字形构图,有“Z”字形构图,有“V”字形构图等等,还包括技法。要做到有主有次,有虚有实,有浓有淡,有疏有密。讲密,密不透风。讲疏,疏可走马,不能千篇一律。还包括用印,盖章时要恰到好处,起到点缀的作用,不是盖得越多越好。另外还包括题诗、题字,中国画往往有一首诗就能让别人把画看懂,受到震撼,而诗往往又是表达画家的意志,或情绪,或向往,或寄托,使赏画的人受到启迪。俗话说,画不够诗来凑,比如八大山人和任伯年的画,用笔用墨非常少,但后来齐白石学他们的画风时,经常题字、题诗,郑板桥画竹子时也经常有题诗,目的是表达画家的意志,也让人看懂,看出画的味道来。
第四法:寓意。主要是说,你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用意是什么?表达是什么东西?歌颂什么?寄托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让大家受到感悟和教育,或人生享受,这才是画画的目的,中国画就讲究这个。
第五法:随类赋彩。意思是说自然界是什么颜色,画面要尽量体现出来,是强调准确性,着色时讲究与事物的本性相符。比如你为黄河着色,你不能用蓝色或紫色,为玉兰花着色时,你不能着红色或黑色。但也有特定的题材赋予特定的色彩,比如,苏东坡画的硃砂竹是红色的,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于是就问他:“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红色的竹子啊,你为什么画红色的竹子呢?”他就反问别人:“你看过黑色的竹子吗?”问他的人说:“没有”。苏东坡幽默地说:“既然你可以画黑色的竹子,那我为什么不可以画红色的竹子呢?”我曾经在画硃砂竹时,就借苏东坡对话的意境做诗一首:苏轼雅兴涌心头,有纸无墨正发愁,忽见硃砂留盘中,举笔硃竹此说头。果然,大家就明白了。
第六法:因物造形。意思是说,什么物体就要画什么样的形状,强调真实性,最简单的说,你不能把狗画成猫,把马画成骆驼,离题万丈,也不要人家看不懂,你就说是抽象画。
第七法:传统摹写。意思是说,中国画是靠一代一代的传承和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你不是天生就是一个画家,要从古人那里汲取经验和方法,也就是说,学好中国画,研究是前提,继承是基础,发展是方向,创新是核心,要做到承古创新。其实,齐白石、徐悲鸿的绘画技法也是继承了任伯年的绘画精髓创新的。
第八法:笔墨当随时代。这是古代画家石涛总结的一法。意思是说,你的画,要表现与时代相符的东西,不能永远滞留在古人的思维和模式上,要做到与时俱进,画出新时代的作品,要紧跟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
第九法:传神。这是齐白石归纳的一法。他用四句话概括了中国画的特性,第一句:太似者为媚俗,意思是说,中国画不能追求照相那样的细微,是因为中国的宣纸粗糙,吸水快,不能涂改而决定了这个前提。第二句:不似者为欺世,意思是说,画得不像、很离谱,就是欺骗世人。第三句:似与不似之间,意思是说,中国画是写意的,不管是工笔画或写意画,或者大写意,或小写意都是写“一个意思”(意思是指:理想、寄托、赞美、意志、追求、责任、担当、启迪等),不同于摄影相片。第四句:贵在传神,中心意思是,神形兼备,雅俗共赏。传神,是齐白石一生的追求,不管他画虾,还是画草虫,画什么画都突出他这个个性,还有雅俗共赏,意思是说,高雅的艺术不能只让少数人享受,也要让广大老百姓都看得懂,共同享受。
第十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融通。这是徐悲鸿总结的一法。他强调,中国的画家要有包容性,要有博大的胸怀,不要与西方绘画的技法隔绝,也不要与古人绘画技法脱离,要善于借西方写实的手法用在中国写意画上。要善于古为今用,借古喻今,使之增加生动、传神、感人的效果。比如他画的“愚公移山”就是借古喻今,他画的骏马、雄狮、竹子,就是采用中西手法刻画而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齐白石也是这样,比如他画的蜻蜓恋荷叶,他宁肯花三天的时间去画一只蜻蜓,把它刻画得精细、传神,尽量写实,但画荷叶只花了三分钟,这就是体现中西技法融通。因此,中国画走中西和谐之路,才能在世界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第十一法:推动历史的发展。这是毛泽东主席要求的一法。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这样说的:“革命的文艺,应该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他讲的“革命”就是指革新、创新,“文艺”就是指文化艺术,不要狭隘理解为“革命文艺宣传队”。他要求的是:你是一位新时代、新时期的画家,你就要站在国家的立场,站在人民的立场去想问题,去画,去表达。他还要求你有所创新,有所创造,能代表新中国的作品。他还期望你的艺术要使人民受到感悟,受到教育,受到启迪,受到鼓舞,不要与实际生活脱节,不要与人民需求背离,要成为担任推动社会,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文化艺术先锋。
很多人问:中国画的法定定义是什么?外国人把中国画理解为水彩画,而不少中国人又理解为水墨画,这样理解可能有点浅薄,中国画有一千多年的绘画史,用墨的同时,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色彩和排笔(扁笔),色彩和排笔(扁笔)也不是西方的专利,因此,在新时代应该赋予中国画更有内涵的东西,应当说,中国画是依据中国画的“法规、法则、法度”画出来的画,是有章可循的,是有“法”可依的。我曾经给一个律师事务所画翠竹时,就题诗一首:“无法心中乱糟糟,有法笔下起波涛,依法画竹皆成趣,弘法人间乐陶陶”。意思是说,画中国画和律师事务所办案是一样的,都是依法办事。
精通运用以上十一法,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神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