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墨海玉石记标准草书的第三代传人中国标准草书学社掌门人陈墨石 时间:2010-8-2 10:34:35 点击次数:11597 |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正、草、篆、隶各书体异彩纷呈。
作为文字,各书体是记录生活,传达情感的工具。中国五千年的古国文明,就是因为有了文字,才得以流传至今。
草书是各书体中最难学且艺术性最高的一种。据我国所发现的古时简册和实物记载,草书在汉代就是书体的一个大类。最初的草书,民间多用于生活纪事。东汉时期,草书已为贵族所赏识,由于明帝和章帝等君王的提倡,出现了不少草书名家。到了魏晋,草书渐与大众脱离,主要为统治者服务,由实用转为一种高雅艺术。梁武帝萧衍在《草书状》中就曾说过,草书“体有疏密,意有倜傥,或有飞走流注之势,惊悚峭绝之气,滔滔闲雅之容,卓荦调宕之志,百体千形,巧媚争呈……”因其难度大,一个人往往终其一生而不能精通其中一艺,于是出现了专攻草书书法的“书专家”。
草书这一书体,名称最多,有藁草、散草、小草、游丝草、飞白草、龙草、蛇草、一笔草等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章草、今草、狂草三大系。
草书,就其书写速度和简便而言,远远超过其他所有书体。它书写便利、简单、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随着草书艺术的不断发展,各派的草字来源不同,制作书写方法各异,符号滥用,书写潦草及草书的文籍浩繁,缺乏规律性和统一的草法,因此草书很难推广普及。
为了继承和发扬草书艺术,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于一九三二年在上海成立了“标准草书社”,集合了有志于草书研究的胡公石、刘延涛、李生芳等同志为该社成员。于先生亲自主持和指导,将历代草书及其论著做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发现了普遍存在于草书书写中的共同“代表符号”的重要作用,终于解开了草书创作的古今难解之迷,揭示了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并于一九三六年正式出版了《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这本书集历代草书专家的标准草书,按照千字文编辑成书,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给形体无定的草书定形,建立了草书代表符号,总结和肯定了草书规律,统一了草书书写形制,达到了于先生所倡导的草书标准化、规范化的目的,为当代书坛作出了新的贡献。
胡公石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于右任身边从事草书研究,亲聆教诲历时十三年之久,并参与了《标准草书》的编辑校对工作。八十年代,胡公石先生为继承于右任先生所创始的草书未竟事业,经多年潜心探讨研究,在《标准草书》的基础上,以原千字文为母本,整理和编写了收有6000个常用字的《标准草书字汇》一书 。自一九八五年出版以来六次印刷总发行量以近十万册。本人有幸成为本书的责任编辑与标准草书系列图书的常任编辑,为此而感到欣慰。同时,也因此结识了标准草书的第三代传人--中国标准草书社常务副社长陈墨石先生。光阴荏苒,我们结识交往以近二十年了。
陈墨石先生自幼酷爱书法,每天临池不辍,广涉汉隶,特别喜爱《史晨》、《礼器》、《张迁》、《曹全》以及欧阳洵的《九成宫》等碑帖,上百遍地摹写王羲之的《兰亭序》,对楷书和隶书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因此打下了深厚扎实的书法根底。自七十年代起,又在胡公石先生身边研习标准草书,达十八年之久,深得其真传。墨石的草书,继承了于派草书的风范又有了自己的风格,其作品隽秀、飘逸、灵动、秀美而又骨力雄健,充满朝气,令人喜爱。多位国家领导、解放军四总部首长,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及全国各大博物馆,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博物馆均有收藏。他多次参加海内外重大书展,也参与了香港澳门胜利回归大型笔会。
墨石先生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国的书法大师董寿平、启功、欧阳中石、沈鹏及台湾著名草书家李普同、日本国草书家金泽子卿等先生对墨石的草书艺术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墨石先生不愧为胡公石先生的入室弟子,中国标准草书的第三代传人。
他还编著出版了《标准草书字典》,修订了公石先生的《标准草书字汇》及《于右任年谱附手书〈标准草书千字文〉》。2009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书坛巨匠》一书,收入其作品和简介照片,并著文加以介绍。书中将其与欧阳中石、沈鹏、李铎、王学仲、权希军等大师并列,称他们是震古烁今的艺术大师。墨石是继于右任、胡公石大师之后为中国草书标准化而呕心沥血、奋力推广的后起之秀,是中国草书标准化的希望。
在草书艺术的浩瀚墨海之中,墨石就如同一枚濮玉,经艺术的熏陶沐浴,终究成为了耀眼的玉石。我祝愿墨石和草书事业未来更加辉煌!
2010年6月 许家麟 急就于贺兰山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