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中国山水画审美小议 时间:2013-1-14 12:34:39 点击次数:7071 |
作者:李庆林
今天的中国,天下大治,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艺术空前繁荣。具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中国山水画,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的继承传统,立异创新,有的吸收西法而为我用;有的挥毫泼墨直抒胸臆;有的细勾淡描巧施丹青;更有一批创新者,不守成法进行着无数次的水墨试验。他们都在发挥着各自的长处,造天造地造宇宙,创作出大量的精品力作。循规蹈矩四平八稳的东西,浅显易懂,但令人昏昏欲睡,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大胆尝试,张扬个性的东西给人以陌生感,令读者摸不着头脑,那么怎样审视它们的优劣呢?我认为北京画院王文芳先生提出的“山水三美”能帮我们找到评判和审美的标准。
“山水三美”即“意境美、形式美、笔墨美”。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一幅画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构图和笔墨的营造透露给读者的一种感受。同样一个景物,由于作者的构思不同,视觉不同,表现出来的意境就不同。比如春、夏、秋、冬四季,风晴雨露天气,由于作者心境的不同创造出来的意境就完全不同。“轻舟已过万重山”、“无边落木萧萧下”、“孤帆远影碧空尽”,都是描写长江的,或水流湍急心情欢快,或秋意肃杀、心绪惆怅,或浩荡悠长、思情依依,客观景物的各种情态,作者主观的不同心境都跃然而出,现于笔底,主客观高度的和谐统一,造成了不同的艺术境界。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了感人的东西才能在艺术中创造感人的意境,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六法”中的第一条“气韵生动”就是讲意境对读者的感受。
形式美是讲构图,“置陈布试”经营位置是古人的讲法,传统的S字型、C型申字型,由字形、甲字型、则字型等构图形式我们现在还在大量使用。为了求得画面的新奇,现代的山水画又出现了好多新的构图形式。比如金字塔式的构图、对称式的构图、对角线式的构图、满构图,从现代设计“平面构成”中引发的好多构图形式等等。不管用什么样的构图,画面的整体感、节奏感、动势感是必须讲究的,没有整体感画面就会支离破碎杂乱无章,节奏是讲几种对比关系,比如大小、黑白、疏。、虚实等等。留白是中国画中一种特有的画面处理手段,白块运用会使画面响亮、通透、含蓄,可以以无胜有。如用的不好也可使画面散乱、空洞,或有不完整的感觉。动势是处理画面中物与物之间关系的,使它们既有变化又要统一,加强画面的整体效果,强化视觉冲击力。
笔墨是东方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势,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一笔一线既表物又抒情,时而飘逸潇洒,时而力重千斤,浑厚苍润,魅力无穷。我们祖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勾皴点染。为了表现山石的不同形态和质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皴法,他们这些皴法既表现客观物像的特征又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情感。笔墨结构是画家通过对真山真水观察体现,感悟,而后提炼、取舍、加工、整理出来的主客观高度统一的语言样式,以黑白为主要色调。以笔墨为表现语言的中国画决定了其意象性的表现特点是因为融于画家笔下的山水,决非真山真水,而是“近观其质,远观其势”的胸中丘壑。黑白水墨作为山水画的主要色调和工具,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心理作用。画家作画时虽也施以颜色但多数是为了画面的调整与补充,因此好的笔墨应是主客观高度统一的产物。
一幅好的山水画首先是创造一个感人的意境,而意境的创造恰恰是画面形式构成和“天人合一”的笔墨语言给人的感受。所以说“意境美、形式美、笔墨美”这三美缺一不可,比如王文芳先生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作的《碧云低垂寄情思》这幅画以孙中山的陵墓为表现对象,以水墨为主、施以少量墨绿,呈灰绿调子,二条平行的断云,如两条白色的挽帐横穿金字塔式的山包,陵墓的白塔、碑楼、台阶、放在画面的正中央,疏密有致,虚实有别。下部细勾苍松,上部用湿画法处理远山,使其既滋润又厚重,整个画面既有冲击力又具现代感。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沉重感,令读者顿起敬仰之情。此作品在展览中荣获一等奖。又如本人的拙作《清风住我家》这幅作品在意境创造上首先突出了一个“清”字,表现太行山民那种安然清幽的生活。在这里四周大山环抱,庭院绿树成荫,屋后水流潺潺,清风徐徐,好一所清静无忧的栖身之地,画面构成采用了倾斜式构图及细密的勾皴方法,重点突出太行山的精神气质和个性韵味。在经营布局时我抓住富有代表性的石壁、山脉、草坡、树木、泉流、云气、房舍等山水画构成的要素,重新组合以使其聚散、疏密、大小既有对比又有呼应,错落有致,神气贯通。山石的刻画以传统的折带皴为主,兼以小斧劈皴,表现山石层层叠叠的结构和坚硬的质感。山顶草坡,采取先泼彩后皴擦的笔墨技法,以体现蓬松而厚重的概貌。此作品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优秀奖。
总之“山水三美”就是衡量其作品优劣的标准,符合三美者就是好作品,否则便是差的。我们的艺术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我们必须刻意追求“三美”,我们必须弘扬真、善、美的艺术宗旨,创作出最新、最美的作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