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王宏 |
|
|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敦煌壁画中专业绘画传统的再认识 时间:2022-8-13 22:16:54 点击次数:7033 |
敦煌壁画中专业绘画传统的再认识
王宏
近年来随同甘肃画院的同仁们参加“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系列活动,去敦煌采风。敦煌虽然已经是第五次去了,但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受。这一次去最大的收获是借此机会看了些过去很难看到的洞窟,能够有时间静心细心的品味到一些作品,对敦煌绘画有一个更加全新的认识和看法。
过去在我们美术行界里,总有一种说法,敦煌壁画是好,可以去看一看,但终究是民间工匠们的作品。提到中国画的传统,好像只有元、明、清的美术。中国美术的传统到底是什么呢?从中国美术史料看,中国绘画在唐以前,卷轴画很少,大部分画家本身就是壁画家。佛教从西汉传入中国内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佛教美术便在我国迅速地兴盛起来。西北又是丝绸之路佛教文化最早、最重要的传播通道。我国著名的石窟,如新疆克孜尔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等石窟,都是沿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分布。所以说这一路有东西方往返的商人,也有很多为生计往返的画家,唐代在贞观以后,到“开元” 、“天宝”年间,在绘画的各门类中,宗教艺术占据重要地位,这个时期佛教美术自然会吸引了很多知名画家参与进来。从史料看,有很多卓有成就的画师以娴熟的技巧,创作了大量世俗化了的宗教壁画 ,吴道子就是此时宗教人物画坛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 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从西方美术的发展看,中世纪西方绘画也是由教堂壁画逐渐发展为画架上美术。特别是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到教堂里的美术作品创作,在十五世纪时开始改建,其中历经不少位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参予修改,终于在1626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建造这座建筑历时120年,多名重要建筑师与艺术家参与设计,其中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画家、雕刻家参与进来:如勃拉芒特、拉斐尔、小桑迦洛、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等大师先后都主持过建造设计与绘画创作。
敦煌莫高窟的开窟期,正值丝绸之路佛教文化发展的鼎盛期,当时的权贵们都会花费很多钱来修复庙宇洞窟,自然会去请最好的画家来完成洞窟的美术创作。其中也不乏当时的大画家和非常有名的画家参与进来。如初唐220窟,东壁北侧维摩诘经变中文珠,东侧维摩诘经变中,这两侧的作品把《维摩诘经变》的故事以"异品同构"的构图方式出现,将多个内容由一个故事情节互相穿插起来,为早期经变画(始于隋,盛于唐)向大型经变画演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初唐220窟画面采用中国画特有的以线造型的技法,吸收了魏晋南朝士大夫崇尚的"秀骨清像"式的造型风格,以形传神,气韵生动。在细节处理上富于变化,动静结合,具有极强的节奏感,这幅作品局部表现的是维摩诘侧坐于床上,身体前倾,眉峰微挑,似正辩到激烈处。虽面有病容但精神矍烁,表现出他善于辩论、以词锋制服对手的特点。画家以流利刚健的铁线描一气呵成。人物生动传神,个性鲜明,非常富有张力,是唐代描绘同一题材的作品中,最生动传神、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没有留下的作品的真迹,根据历史记载,这幅作品风格非常象吴道子的画,只是无法定论。初唐323窟,南壁北壁的佛教感应故事画,北壁的《张骞出使西域》,讲述的是霍去病在攻打匈奴胜利后获得了两个“祭天金人”,于是汉武帝建造了“甘泉宫”供奉这两个“祭天金人”。虽然每日带领群臣焚香礼拜,但不知金人的名号,故而派张骞赴西域问金人名号的故事。画面中汉武帝骑在马上,群臣持伞盖相随与张骞告别,张骞一行人马穿山越岭,长途跋涉已近大夏国,远处城垣在望,城内寺塔林立,城外已有比丘出城迎接。这幅画虽有许多牵强附会之说,但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功不可没。这幅画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此窟佛教史迹画都是组合式,每个故事中绘有大小不等,上下交错的四至五个画面,画面与画面之间,故事与故事之间没有分界线,而是以山水、建筑为背景,人物活动在山水和建筑物中,互相融为一体,画面线条熟练,造型非常生动而有各性。从作品的和技法制作精到之处决不是非专业画家能完成的作品。这幅作品可以说是唐代山水人物画的杰作,
晚唐156窟,东南侧下部《张仪潮出行图》和北壁东侧北侧下部《宋国夫人出行图》,可谓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型主题性创作了。作品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画面出现人物超过百人,其中有杂技、歌舞、马术等精彩场面。几十匹姿态各异的骏马,错落有致,穿插其间,有的策马奔驰,有的扬鞭催马,还有信使往来奔跑传递消息,场面宏大,造型生动,呈现出一幅现实生活的真实画卷。《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可以说在中国美术史中是非常著名的“出行”作品。它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是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元代3窟的《千手观音》,可以说是敦煌莫高窟画廊里,与众不同的风采放射着夺目光辉的一幅作品。 三号窟很小,但保存完好。北壁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两旁画有“吉样天”和“婆臾仙”。“千手千眼观音”,佛教把她描绘成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观音发誓要利益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以示法力无边。画面大约四平方米,它并不是以神仙的威力取胜,而是以新颖的壁画艺术、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独立于壁画艺术之林。 从壁画制作工艺方面看,这是敦煌壁画中迄今看到的唯一的湿壁画,也是我国壁画史上最精美的湿壁画。根据不同的壁画质地,可分为粗底壁画、装贴壁画和刷底壁画等,其中刷底壁画又可分为湿壁画和干壁画。我国元代以前多是干壁画,也称为水粉壁画。但这幅作品第一次去敦煌留给我的最深印象还是他那种以精美的线条表现形体的独特画风,可以说是中国画作品中线描功夫的集大成者。
不可否认,随着丝绸之路艺术的东移,一些洞窟的造建人,因每个人的能力资历的限制,他们只能请到一些画家的弟子和工匠们来完成洞窟的作品。敦煌莫高窟的美术创作,应该说是几千年来,各个朝代的大画家、名家和非专业画家集体完成的一幅长卷画。是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国美术史的最伟大的财富。也是我们中国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术技法全面认识和继承学习的一套完整的教科书。
敦煌艺术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敦煌绘画我们从中学习什么?不是形式、不是表面的东西。而应该是学习敦煌艺术的一种博大精神,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广泛吸收和包容性,对艺术的虔诚执着的献身精神。当我们再次站在敦煌莫高窟艺术长廊中,我们会发现一幅幅伟大的画作,专业画家和非专业画家他们都是站在一起的。其中那个时代专业画家参与创作的经典之作是不朽的!感谢“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系列活动,这次敦煌采风使我对敦煌壁画中专业绘画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再认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