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乔延年笔墨陶情画祖国大好河山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副总编 王慎胜 摄影并文图中(左)乔延年先生为台湾著名诗人绿蒂先生赠画。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11月9日山东曲阜讯:记者在2019年中国曲阜诗词论坛颁奖晚会上巧遇书画家代表乔延年先生。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专访了乔延年先生。图中(左二)为乔延年先生与(左四)...
乔延年笔墨陶情画祖国大好河山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副总编 王慎胜 摄影并文
图中(左)乔延年先生为台湾著名诗人绿蒂先生赠画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11月9日山东曲阜讯:记者在2019年中国曲阜诗词论坛颁奖晚会上巧遇书画家代表乔延年先生。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专访了乔延年先生。
图中(左二)为乔延年先生与(左四)著名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在曲阜合影
以下:乔先生 代表画家乔延年。
记者:代表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王慎胜
图为:画家乔延年先生和夫人王姝璎女士一起在曲阜
记者:“乔先生您好,我这次2019中国曲阜诗歌论坛上无意之中的发现了你的作品很养眼,的作品很养眼,内容积极向上。请问您为什么参加这次诗歌论坛?”
乔先生:“因为中国文化之根在圣城曲阜!我是怀着一颗敬仰孔子先师之心,抒发我为弘扬中华五千年的璀燦国学而来!”
记者:“那乔先生这次来的感悟是什么?”
乔先生:“我从七岁就随父亲学诗读背古诗、近体诗、宋词元曲、及現代白话诗的名人名篇。自我约束,我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学习研究中国文化,诗能陶冶个人情操。我来曲阜三次了,因为孔子先师的思想能够让社会稳定,人人互爱尊纪守法!经历了约两千五百年至今经久不衰!值得我们去两千五百年前孔子那里寻找生活的大智慧。”
记者:“你的诗词歌赋、书法、国画多以什么题材境界去作画呢?”
乔先生:“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改革开放的成绩、仁人志士大行善事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都是我创作的源泉。”
记者:“我在百度头条搜索后发現乔先生的国画作品多以自跋诗词为多,您谈一谈这样创作包含您怎么样的原创作情怀?”
乔先生:“我的作品无论人物、山水、花鸟多以自跋诗词为主!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1:自画自跋属原创。2:能抒发个人情感。3:能增加画里表达不出来的东西和画外之音意及让读画者进入联想。”
记者:“我无意之中发现了你的两幅作品很养眼,特別是那幅"一家团聚视有三丝图"你和广大网友分享一下吧。”
乔先生:“可以的!这幅作品作于今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和妻子及三个女儿的各自之全家在一起过中秋团园佳节有感而作。图中的两只大鸡代表着我夫妻二人,三只小鸡代表我夫妇的三个女儿之全家;三个丝瓜代表事有三思而后行之意。中国文化是吉祥寓意文化,比如葫芦、福祿等等诸多谐音题材。“一家团聚度中秋,万里长天起玉楼。事有三思多福祉,緣天赏赐莫強求。”其意为:一家团聚在一起喜度中秋佳节,晴空万里明月高升,转而想到人在升高时,也要事有三思而行才能够美满幸福的!在困难也要求财求仕順道而行,道亦是天,天是亦道!也是教育我的三个女儿各自的全家要尊紀守法多行善事。孔圣人的名言不就是人在最没能力时可以管好自已的吗!自我约束,作事一定要以诚贏成,这是天理,人是拗不过的!遇到的事对方不守信,我也不发怨言恶语,吃亏是福。”
记者:“你在此次诗歌论谈上临时发挥的草书自赋诗是什么内容?”
乔先生:“我临时发挥的是一首自创《七律》忆孔子先师。“儒师决古亦空今,敬也芳名四海闻。五常从时休杳影,三纲以后莫失真。青山未改春秋色,红日仍发尧舜温。大倡国学国自稳,思之奚笑九泉人”这首诗很好理解的:孔圣人从古至今没有第二个,他的儒家思想万古流芳,全世界很多国家不但信仰还修了很多的孔子学院。处处青山未改春秋时代的颜色,红红的太阳仍然輻射着尧舜之年的暖光。现在国家提倡国学,我的生活目前很有幸福感。”
记者:“乔先生创作之路以后有什么打算?”
乔先生:“赋诗作画练书法,发挥正能量!不无病呻吟、多读名诗名书名画,袭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这就是孔圣人的教人之道!”
记者:“乔先生因时间有限、就谈到这,祝你以后拿出更好的作品。以后我还要找机会在采访你。”
乔先生:“好!会有机会的,欢迎你到承德作客,承德的青山绿水也是闻名遐迩!有机会你一定要到河北承德看一看,再见。”
记者:“感谢乔先生接受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的采访,下面是乔延年先生书画作品欣赏。”
乔延年先生简介:
乔延年:满族。笔名:塞上乔。号:雅情斋主。出生于1954年12月7日。祖籍山东省莱州市,出生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现居承德北京两市。著名花鸟画大师田世光的入室弟子。先后两次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美术和西安美术学院,读西美习导师刘文西教授。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协会网会员,中诗协常务理事,香港文联美协书协理事,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美术馆画院院士,河北画院及翰墨卢孚宫终身签约的书画家。被约为韩国三星美术馆终身选藏作品的书画家、和书画鉴定分析师。韩国首尔大学美术学院外聘的美术教授,主教工笔花鸟和小篆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