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再读孟夏 时间:2007-11-6 22:18:24 点击次数:4814 |
2006年的夏天,我因公差去了一趟四川,在成都,我游览了九寨沟、都江堰等景区,感觉那里的山形水势,多有毓秀,多有文化的积淀。趁着闲暇,我邀同行的两位朋友专程拜访了画家孟夏。我记得当时从湖南启程之前,是给孟夏发了一条短信的,短信告诉她路过成都并有可能在成都呆上一天。孟夏随即给我回了信息,说是家里有点事情,恐不便接待。不知怎么回事,当时我接到这个短信,心中竟一时有点郁郁。在去九寨沟的途中,我出于礼节,还是给孟夏发了个短信,告知她我去了九寨沟,却一直没有收到她的回复。几天以后,当我折回成都的时候,却意外地接到了孟夏的电话,说是在××餐馆请我品尝四川麻辣风味。当我与随行的朋友一起辗转赶往就餐地点时,眼前的孟夏虽多有风采,却仍然掩饰不了一脸的憔悴与伤情。她告诉我她刚刚从老家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回来,特地赶来接待我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她的话既出,我一时噎住了,很久无语。那一个晚餐,孟夏抑制住了还没有走远的悲伤,以东道主的热情,陪我们一起小饮了几杯,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成都的风土地貌,又谈起艺术和绘事,她言辞谦逊,落落大方,让大家一时酒兴陡生,我竟又醉了个云破月来,被朋友架着回了酒店。
回来以后,因为穷于应对工作和琐事,鲜于与孟夏联系,直到年底,忽然收到了孟夏从成都寄过来的的几套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精品系列》“孟夏国画作品选”的明信片,每套都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委托我将其余几套转赠株洲艺术界的同行和朋友。立时,让我忽然生出许多感动。
打开孟夏的国画作品,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画家孟夏,她的作品总能让人读出如莲的喜悦来。孟夏的山水国画作品,蓊蓊郁郁,苍苍茏茏,大气品驰,气相横生,洋溢一种超然物外的品相之美。孟夏一直沿着传统的脉络款款前行,她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那样的气定神闲,然又游刃有度,张弛着巨大的写实性和回归性。但孟夏是独特的,独立的,她在款款前行的过程中,绝不罔顾左右而言它,充满着自信的力度。作为女画家的她,这种力度很多时候会让一些男性艺术家产生一种喘息,也会无语。但终究艺术是不讲究性别之分的。孟夏的作品是沉着和冷静的,她甚至过于沉溺在没有经过过滤的空气中舞蹈,让自然的灵光涤荡自己。这样的过程使她在得大自在中更多了一份自信。水生情,山摩骨。中国人文笔下的山水浩浩殇殇走过了几千年,从来没有人敢说他(她)阅尽了人间山水。这虽然道出了人的局限性,但无疑也是艺术的精奥所在。透过这一点,于是这也成为我无比崇尚孟夏山水画的理由。
回归传统,是意味着复古,还是自觉的走向艺术的大道?孟夏在潜心创作的过程中似乎曾一度怀疑过自己。然而,她以她作品的实验性,原创性回答了这个问题。她的作品重墨轻彩,刚柔并蓄,柔中带刚,凸显艺术的灵动和人文气质。诸如《孤云一点独去闲》、《江舟夜泊》、《山涧》都浓烈地凸现她不凡的艺术个性和人文精神。2005年,孟夏曾在写给我的来信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画者,我还试图往深处行,试图将人类的情感、思想、际遇和精神指向带如我的山水表达中,希望山水作为介质能更多的承载一些人类精神性的东西。”现在看来,经过不断的创作与实践,她的理想渐渐变成了现实。
孟夏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她以不懈的追求与创造,向艺术,向人生折射出了她卓尔不群的艺术光华。
2007年10月17日下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