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谈山水画创作师法造化 时间:2007-6-6 11:30:31 点击次数:6683 |
马西京
山水画创作师法造化是我们常谈的一个问题,要弄清楚它,是要花费一番功夫的。
那么,什么是造化呢?
伊斯兰教的安拉(阿拉)即真主乃万物的唯一主宰,认主独一,这便是造化。
基督教的上帝耶和华神造天地,要有光,分昼夜,造空气,分水为上下,造草木,生菜蔬,造众生,定节令,造飞禽,生鱼类,造牲畜、昆虫、走兽,各从其类,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使其管鱼、鸟、牲畜及一切昆虫,总之,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神便安息了。这也是造化。
那么,造化又如何“师法”呢?
道家的道即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以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太极又是谁造的呢?曰:“无极”,即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如来如去。
那么,又怎样师法呢?
佛在《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即是造化,可又何从师法呢?
凡夫认为空是针对有来的。杯子放在这里是有,拿走了就是空。人活着是有,死了就是空。其机械地将空和有对立起来,此称为相对空。
外道认为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任何相都不要,认为这就是空。倘若如此,房子不要烧掉算了,衣裳不穿脱掉算了,连饭也不用吃了,都空掉好了,此为断灭空。
二乘人经过分析认为:所有事相都是假的,只有我们的法身是真的。离开了事相另外有个法我在,这样便把色法和心法分成两个部分。要证成妙体,就要离开色相。其实色法有形体、颜色有相可见;心法没有形体无相可见(如思想),两者可分别,但不可分开。二乘人偏执心法、执取法我,认为不用离开事相就是空。杯子放在这里,不需要把杯子拿掉就是空。他们虽然知道色法与心法不二,但不知道色相妙用无边,此称为体法真空。
佛证得的妙有真空,五蕴(色、受、想、行、识)是遮蔽我们本性光明的坏东西,所以要“照见五蕴皆空”。但反过来五蕴又是妙用,成所作智就是利用五蕴来成就一切事业的。
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真空:而《弥陀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妙相,即是妙有。
真空者正是妙有,妙有者正是真空。心外无法,我们的本性本来就具足一切妙用,这既不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也不会在什么地方灭掉。色不异空,一切事物因缘所生,其性本空。空不异色,其性虽空,而不碍因缘和合生起万法;不异不离,并非离,色别有空。色与空非二法,如水波不二,同是湿性;又如镜与影,所现之影,即能现之镜。故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们迷于色相,向外追求,故不知如何师法造化。
画山山真,画水水真。这里“真”指的是山水的神韵,此乃山水本来就具有的妙用。如果我们象照相机、摄像机那样把山水拍摄下来入画,那就只体现山水的色相,而把山水的法相抛到了九霄云外。何况人用照相机、摄像机拍出的山水景物也并非山水色相的翻版呢?人若如此,又何须创作山水画呢?
黄宾虹提出“凡画山,不必真似山,凡画水,不必真似水”(《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这里所说折“真似”指的是山水之色相。
既然如此,我们又将如何体现造化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有关“笔墨”问题的大讨论,反对者和肯定者不仅仅忽略了“笔墨背后人及人的精神”,而且又忽略了山水画创作者的精神与山水神韵的融会贯通。
“笔墨”不是纯粹的笔法,流派印迹,更不是各流派的象征 。
黄宾虹指出“鄙意以为画家千古以业,画目常变,而精神不变。因即平时搜集元、明人真迹,悟得笔墨精神”(《同前》)。此精神乃中国画之精髓。
南朝的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指出了“含道应物”,“以神法道”,谈的是“天人合一”的问题。
万法、万物、万有(天地、自然)即造化。
愚以为“笔墨”精神乃国学精神。至于吴昌硕、潘天寿、张大千、李可染、高剑父等等的实践,、以及徐悲鸿、林风眠等的创新意识都体现了国学精神,且是“笔墨”内容的丰富与发展,这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正是色不异法,法不异色、色即是法,法即是色,色法妙用,一体同观。什么观?中道观。将此用于国画创作,岂不妙乎?
笔墨技法可谓多矣!用笔诸如八字之说:偏、正、曲、直、轻、重、疾、徐,分别产生秀与苍、厚与圆、动与静、淡与浓、张与弛等不同效果。各自之间虽有迥异,然而相互渗透、参差披拂,抑扬其间。用墨可以“干、湿、浓、淡”四字概括。太干,则枯、涩、板、滞而少气韵:太湿,则浮烟涨墨而无纹理。墨色可归为焦、浓、重、淡、清五种,或浓墨、宿墨、焦墨、退墨、埃墨五类。常用墨法大体为泼墨、破墨、积墨。传统皴法大体有三种:线皴、面皴、点皴。常用笔墨技法一般为一勾、二破、三皴、四擦、五点、六染。笔墨之林,贤者云集,其述备矣!然而又如何使笔墨精神同造化合一呢?
人具有八识:第一识,眼识,识通过眼能见,非眼能见,若将眼取出来,它能见否?第二识,耳识;第三识,鼻识;第四识,舌识;第五识,身识:这些识的作用与第一识同一道理。第六识,意识,识只是意的用,并非意的体;第七识,末那识,梵语,又称传送识,是将第六识的用交给第八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亦系梵语,意为“含藏”,就像埋在地下的种子,没有长出来的时候,藏在泥土里。灵感的突现,是第八识所为。潜意识是第八识的用,静下来,妄念便涌出。想入非非也是从第八识出来的,运用笔墨(含章法、技法等)的人及其精神与山水色相(有形)及法相(无形、如灵气)因缘和合,相互体悟,凝神遐想,妙悟自然,方能出山水佳作。
故造化无从师法,只能取法。
造化、造化,造化往往又不尽人意。国画创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已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文学艺术修养,兼以“木直中绳,柔以为轮”,“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且“锲而不舍”,才能与造化融和,“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使画作趋于至善至美之境界。
地址:浙江省上虞市江东路123号西丹国画院
邮编:312300 电话:0575-82181079,8290429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