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柏 山
我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从事绘画实践已经30多年了。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十几年时间是我在开封艰辛的求学求知过程,这个阶段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营养,如醉如痴的接受西方绘画的技法,学术观念和思想。河南大学美术系李文询老师的素描,色彩、陈良才、胡定鹏老师的山水画、罗镜泉老师的人物画、他们的课堂讲授示范,学术理念使我受益非浅,影响巨大。这段时期接纳新事物、新画种、新技法、新思想、不加取舍,不去真伪,拿来就用,思想活跃,涉猎广泛,繁乱无章,但精力充沛,丰富充实,颇有收获。
没日没夜的画,白天画素描、色彩、油画、水粉、水彩、速写、晚上画国画花鸟、人物、山水、工笔、写意齐头并进。开封美校、开封画院的马群、陈庆奎|、王少卿、蔡德荃老师的国画作品及理论吸引着我,周末礼拜天学习绘画理论,读画,写画评心得,没有休息日。什么都想画,什么都能画、什么都画不精,就这样仰仗年轻气盛,天天画、月月画、年年画、很累但很充实,我觉得画好画就得不停的画画画,得有废纸三千,契而不舍的勇气,毅力和精神。因此,就有了绘画的基础,就有了造型能力和手头上的笔墨线条功夫。
这十几年正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强烈碰撞的时候,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反客为主,反传统的后现代艺术兴盛,中国画穷途末路,哀歌四起,艺术院校教学体系重洋弃中,重色轻墨,反思迷茫不知所措,方向迷失,什么是美术?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
经过这段徘徊岁月使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个唯美主义者,中西结合,彩墨融合作为一个大的概念我已经接受了但没有付诸实线来体会其中的美学意味。我就大量地阅读彩墨画大师林凤眠,吴冠中的彩墨画作品和理论,细细品味其中的融合之美,和谐之美。真善美是永恒的社会主旋律,画画就是画自己,画自己的内心,画美的事物,画对美的感受,画初心的追求,不要重色轻墨也不要重墨轻色,追求彩墨的融合之美是我的目标和方向。
进入90年代,浓墨重彩是我艺术生涯选择的主要语言方式,主攻中国画花鸟方向。我觉得画画应该充满正能量,接地气,画自己最有生活积累,最熟悉不过的东西。我是洛阳人,喝洛河水长大的,对洛阳牡丹情有独钟,画牡丹,用浓墨重彩及实验性笔墨画牡丹成了我的最爱。我是河南人,中原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岳嵩山文化、少林武术禅宗文化今我淘醉,梅花、禅宗人物、少林功夫题材也是我描绘颇多的物象。我时常被牡丹的万紫千红、璀灿多彩的色彩所感动,所陶醉。每年的牡丹花会从不错过,牡丹的写生速写画得最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常常在梦中画牡丹,神采飞扬、大刀阔斧、常常被神奇的、幻美的情致和意境惊醒,睁开双眼,就拼命地回忆扑捉梦中的奇思妙想和神仙之笔,赶紧抓笔弄色,大汗淋漓地一遍遍地探索、尝试,反复推敲那迷幻的色彩世界,我真的冲动了,恨不能把脑海里那无穷无尽的构图、笔墨、形象、姿态和神奇的色彩都一股脑地表现出来,并达到极致,宣泄我内心对美的渴望、理解和追求,由情而发,一发而不可收拾。我深知画画说到底就是宣泄自己,画自己的感觉、感情的视觉艺术,是画出来让别人评头论足的东西。绘画的真实动机都并非是把可视的东西真实的重复一遍,而是为了把看不见而应该看见的东西变成一种可以感觉的东西。
我要用色|彩、用笔墨去痛痛快快的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圈圈框框束缚去表现它的由表及里之美。中央美术学院王定理老师的中国国画传统色教学,他的重彩画实践和理论成果深深的影响着我,我要用蘸满淋漓丰色的画笔纵情地描绘牡丹的领袖气度和王者风范。这就进入了我的笔墨实践和发展阶段,国内外的大型的画展入选获奖作品均是我的牡丹梅花作品。
1999年加入了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进入21世纪走出国门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我见到国外的油画家用西画颜料采用中国的元素构图表现花鸟山水,那种强烈地视觉效果和色彩的饱和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国内我就在中国的宣纸上利用宣纸材质特点,用中国画的颜料、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的构成,同时也借鉴了一些西方绘画技法,以色彩造型,用原色入画,以块面构成,以色助墨,采用西画的调色方法,大面积的色彩块面结构,几何形体的分割刻画来表现牡丹的结构。几十年来对中西方绘画的观摩研究和笔墨实践形成自已独有的彩墨融合的艺术特点,在调色、用水、用墨、用笔、用彩上独僻蹊径,水墨色饱含笔端,笔笔生情,色墨关系、明暗关系、素描关系、笔墨的阴阳转化关系贯穿整个画面,构建了新的意境。画出了重彩牡丹视觉冲击力和凸出纸面的立体效果,牡丹花大、墨浓、色重、笔涩、浑厚、艳而不俗,热烈奔放。这就形成了两个特色,一个是浓墨重彩,一个是中西结合。我通过实验性色墨探索,解决了不少困绕我的技法难题。
我用特殊表现手段去表现各种特殊气候,气节、各种特殊环境下牡丹的各种特殊姿态和特殊变化并有不少技法突破,通过中西技法实验性笔墨表现风、晴、雨、露、雪、霜、水、夕阳、月下、逆光、柔光、烛光、夜光、灯光、倒影、光影、幻影、云雾、沼泽、野生、山水配景,人物配景,动物配景等,开了不少先河,并有学术论文发表。这段时期我的牡丹梅花禅拳人物等作品很多作为国礼,赠送许多的国家元首,国外访华代表团出访代表团深受国际友人外宾的青睐。
21世纪10年代至今我很苦恼烦躁,维持现状就这样一直画下去也可以,然而,我想再有小的发展,小的进步,小的创新,实在是难上加难,这需要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定位自己。开始主修山水画,以山石树木为主,我就想把几十年画过的东西融合起来画,使画的内容更丰实更有文化内涵。
这个时期,我对我的绘画基础,造型能力,写实能力,对色彩的感知都很自信,但我发现我对传统水墨内涵的理解很肤浅,自身的文化修养艺术涵养很不够,这些因素是致命的,严重阻碍了我的下一步的发展,水墨画的美学意味与重墨轻色的主流观念的社会现实,使我必须静下心来补课反思,山水也画得不少,并没有全面的深入系统地研究它,中国山水画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吸引着我,令我向往,令我陶醉。这段时间我很少画画,而是静下心来深思一些东西,写作一些东西,总结出一些东西,二十几年的绘画实践打拼经营,是安于现状继续下去呢?还是有更高的追求,使自己的作品更有品位,更有格调,更上一层楼呢?绘画的真谛是什么?我到底该怎么画?才能对得起我的本心初心?正本清源源在哪里?石涛的一画论,九九归一,一在哪里?技与道,道又在哪里?我绘画生涯的归属究竟在哪里?下面的路该如何走呢?精品意识,忧患意识,融合意识,创新意识占据了我整个脑海,出精品,搞创作,搞融合谈何容易?再学习,再深造,全面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增强绘画实力,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
因此,我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国画高研班,导师工作室,经过规范系统的山水画学习深造。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故宫博物院、名家云集,刘大为、崔晓松、李崎、龙瑞、满维起、陈传席、单国强等老师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成果,丰硕深厚,学术观念异彩纷呈,吸收营养,调整思路,阔步向前。
经过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笔墨实践,大量临摹古今名家大师的国画作品如:石涛、龚贤、渐江、潘天寿、陆俨少、王雪涛、田世光等名作,学习他们的笔墨技法,皴擦点染,起承转运,再到大自然中通过大量的写生加以消化吸收,经过笔墨创作实践提炼提升,全面提高文化修养和绘画水平,将传统笔墨技巧融入到色调意境去表现。
画家要向外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写生,获取客体存在和物象空间,天人合一,归元归心,物我两忘,寻求心灵空间的获得,在宣纸的平面上表现出六维空间。受众读画是向内走,把受众带到画境之中,通过特殊的笔墨语言与天地,宇宙,画家本心进行交流沟通,碰撞并产生火花。中岳嵩山、禅拳少林,东岳泰山、太行山、豫西山区、川山蜀水、古貌民居都留下了我对景写生的足迹。每次写生以后都要把写生的过程,经历,感悟感受,通过文字把它记录下来,总结出来,作为第一手资料素材保存下来,为日后的创作提供帮助。,我创作的许多山水画作品经常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画展览并有入选和获奖。
石涛的一画理论乃万象之本,即九九归一,这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是为了确定绘画关系而存在,千笔万点都是为了服从完成整体的一画而服务的,所有的笔墨,都要符合最后完整的一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为九,九九归一就是大自然的宇宙与人体内心的宇宙合二为一,以国学、儒家文化为底蕴;以道家的道法自然,阴阳转换的辩证思想来作画;达到一种佛教文化的大美至善境界;再借鉴一些域外艺术的精华为我所用,升华进入到初心夲真归元的艺术自由王国之中,这可能就是绘画意境中的最高境界------大化境界吧!一画是包容,是融合,纵观三十多年的绘画实践,都是单一的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重彩、画水墨、画国画、画西画、画工笔、画写意、现在总想把原来画过的画种,画法、画材、题材想把它们融合在一起,通过融合的笔墨形式把这些绘画元素,绘画符号浓缩在画卷之中,拉长给受众看,带着受众走进画中去,感受画卷中的文化艺术内涵及外延。我清醒地认识到,我进入到了融合创作阶段。不同的美有不同的感受,把不同感受的美集合起来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之内形成融合的、整体的大美视角体验带给观众。大自然中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山脉石韵、鬼斧神工、万泉飞瀑、钟灵毓秀、我要将大自然天地间之秀美景色,大美意象尽收眼底,跃然纸上,在同一幅画面中,融合表达着美的感受,美的祝福!美的和谐交响乐。
具体比如通过重彩牡丹与水墨山水的结合,中西技法、水墨丹青、彩墨精神、虚实互补、点线面、黑白灰、水墨色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和谐统一,既有中国道家哲学的阴阳变化、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蕴藏在笔墨之中;又有西方的色彩造型、块面结构、明暗关系、立体的视觉冲击效果充斥于画面之内,达到中西共赏、雅俗共爱之大融合、大和谐、大繁荣的大美境界。
牡丹竞放开盛世,高山万泉汇清池。重彩牡丹的王者之气与青山绿水的永恒和谐之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万里江山,牡丹争艳,繁花似锦,营造出一派红红火火、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充满正能量兴旺发达的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