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闻韶轩闲聊 时间:2008-11-20 9:44:42 点击次数:6959 |
李小骥:《羊城晚报》记者
罗 渊:闻韶轩主,画家、书法家、诗人
李:你有两个外号“罗太阳”和“罗氏松”,你更喜欢哪个?
罗:别人这样叫我的时候,都是带着开玩笑的口吻,我觉得很亲切。红太阳光芒四射,照亮了办公室和家庭。松树坚韧不拔,是中华文化、人格的象征。
李:画家都不太愿意画红太阳,怕太俗。
罗:你到泰山顶上去看看,到黄山、峨嵋山、丹霞山上去看看,成千上万的人冒着黎明前的黑暗,以看到日出为人生一大幸事,多少年以后还陶醉在幸福里:“我那年那年在那座名山看到了日出……”简直像信徒一样虔诚。
李:那是老百姓。
罗:这个世界就是由老百姓组成的,艺术要离开这个百分之九十九的群体吗?就说摄影家,为了捕捉日出瞬间的壮丽,有的苦等一个月。中国最出名的一幅国画《江山多娇》画的就是红太阳。
李:画红太阳的画家也有,为什么就你有这个外号?
罗:可能我画得最多吧。一九九三年我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展览,国务院港澳办领导来参加开幕式,找到我,握住我的手说:“我们现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迎接香港回归,贵宾厅重新装饰一新,正堂要挂一幅山水画,你能不能创作一幅?”我当然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画红太阳山水大画,这幅画挂了十多年。
李:你还记得画了多少个红太阳?
罗:可能有一千多个吧。讲老实话,很少人知道我在一九九三年之前可能画了一千个月亮。你看看我那年出版的《罗渊诗书画集》就知道。整个八十年代我都是在玩泼墨,画朦胧的水墨画。九三年画完港澳办的《江山之诞图》后,我画红太阳都忙不过来。有一位朋友拿了我的一幅山水,又送回来,要我在上面加个太阳。
李:艺术和实用能结合起来,确实不容易。
罗:你知道红太阳对中国人的意义吗?新生,朝气勃勃,蒸蒸日上,都拿来暗示自己的事业,家庭,人生。都愿意有个太阳罩着,求个好运气。
李:听说你这几年才画松,并创作了自己特有的松树风格?
罗:以前也画松,学黎雄才、关山月的。四年前,开始尝试新的画法,刚好画家羊草送给我一把猪鬃笔,就大量尝试起来。新的笔墨形式吻合了我的审美情趣,内心非常狂喜。你要知道,艺术家要求得一点点突破多么艰难,要是画家一辈子都在重复别人,千人一面,便成了画匠。
李:好像艺术界对你的松树比较感兴趣?
罗:这几年我入选全国展和省展的几乎都是松树。《生命礼赞》、《峥嵘岁月》、《松风助长吟》《高松朗月》、《愈难愈强》入选全国展,《凝聚》画的是榕树,也入选全国展。参加省展的有《咏松》、《天德》、《风骨图》。一种题材、风格的作品出现多了,形成了人们对你的印象,这就叫特色,或风格吧。
李:我不太懂画,你说说太阳和松有什么异同?
罗:要我说太阳和松树有什么不同,不如说中国的太阳和松树与西方的有什么不同。中国文化或者说哲学,跟西方比,更倾向于朦胧性象征性。西方对事物更多的是理性的、科学的分析,就事论事。而中国哲学最主要的代表道家,就强调“天人合一”,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 所以西方的太阳是一个不断核爆炸的火球,西方的松树是一种乔生植物,简单的很。而中国的太阳和松树内涵就丰富多了。要研究松文化,一百个学者可以写出一百本不同的书。
李:那你认为花草树木中什么最能代表中国精神?
罗:问得好!松最能代表中国精神!
李:岁寒三友,牡丹花,荷花,菊花,木棉树,很多东西代表中国精神,为什么就松是“最”呢?
罗:梅花岁寒才开,竹子清瘦雅致,牡丹人工种植,供人赏玩,兰花清雅得脆弱。作为完美人格象征,这些都只能代表某一方面。你看看松,崇山峻岭上,动辄上千年,跟人力有什么关系?一年四季,不管风霜雨雪,很多树都枯萎了,消失了,苍翠的松树还屹立在那里。人对于松,只有到她脚下去仰视。松是什么?长寿的象征,坚强不屈的象征,雍容大度,卓越自信,松就是强者,就是英雄。这些不就是人一生中向往、追求的吗?而且石山上的松经历千年风雨,长势多姿多彩,有非常别致的美学造型,既美,又有冲击力,简直可以称物中之圣了。
李:我看过你的书法作品《书自作咏松诗十二首》,同一个对象写那么多诗,有必要吗?
罗:这些诗都是我画完一幅松后,偶尔题上去的,跨度有几年,并不是某一天一次写了十多首。放在一起,可能有雷同,但单独拿出来,也有几首好诗。
李:你写过多少诗?
罗:三十岁前写过上千首。二十二岁那年游黄山就写了三十多首。
李:有的文章称你是画家、书法家、诗人。你觉得当杂家好,还是纯粹的画家好?
罗:这不是杂家,这是一种素养,我们经常向大师学习,那个国画大师不是文化修养丰厚?诗书画一体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所谓优秀传统就是别国没有的。可惜我们继承得太少了,有文化才有内涵,缺少了文化基础,绘画就变成了技术活,就非常寡味。这是中国艺术的强项,如果急功近利,只做画面不及其余,那样的艺术高不到哪里去。
李:有人说广东画坛缺少批评。评判艺术作品到底用什么标准?
罗:有位评论家最近写了一些文章,从三个角度评判中国画,也就是三个层次,一是技术,二是艺术,三是文化。我觉得简明扼要,又全方位。
李:什么是技术?
罗:书法用笔啊,墨分五彩啊,构图布局啊。
李:什么是艺术?
罗:简单的说,有天赋的画家,形成了有强烈个性的风格,他的作品感染人,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艺术。艺术区别于平庸。
李:那什么是文化呢?
罗:这个概念就大了。历史上定格的大师,无不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他的人和作品仿佛形成了一个气场,独创,丰厚,微妙,深邃,又亲切平实。大师会影响一代人、几代人。
李:太玄了吧?
罗:你想想陈年老酒和现做现卖的水酒吧,你就明白什么叫有文化、大师级,什么叫画匠。在学院学几年,或老年班学几个月,都可以学到一些技术。但文化,你得用一辈子去积累。明白了这些,就不会被光怪陆离的画坛现象迷惑。
李:你认为你自己有文化吗?
罗:我应该算有点文化吧?只是程度深浅而已。明白这点,我会一辈子不停地学习文化,充实自己。
李:绘画之外,你都学些什么?
罗:几十年来,我床头总轮流放着这些书《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老子》、《庄子》、《论语》、《六祖坛经》等等。白天画画,做事,没时间看,睡觉前就翻一翻。
李:这些都是哲学、文学、宗教方面的书。
罗:对了!这些知识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气场,全球有一半的人受这个气场的影响,包括从事政治、军事、科学、经济、艺术等方面的人,一个都跑不掉。因为这个气场首先是影响一个人立身处世,一个人一辈子的所有作为,无不受其左右,只是很多人不自觉罢了。
李:说到文化就太复杂了。你觉得做画家辛不辛苦?
罗:简单的说,画家也是体力劳动者,整天站在那里手不停的挥笔。我跟旁边搞卫生的钟点工妇女同志说:我比你们辛苦,你们整天抹,我们整天挥,有时半夜起来还挥。钟点工咯咯的笑,觉得也是。哪怕你是大师,那只手也是不停的挥动,一直挥到八、九十岁。编织工到了六十岁也会退休啊。
李:这怎么能跟体力活比呢?
罗:不同的是,这只不停挥动的手是用心用精神去指挥的。人的内在表现在宣纸上,非常愉悦。画家一边挥,一边乐,不知不觉乐了一辈子。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吗?所以才有那么多人选择了这个体力活。
李:哈哈哈!
罗:哈哈哈!
此文发表于《文化参考报》2008年10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