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证号:10489 
  著名画家罗渊官方网站  
首页 简介 新闻 作品欣赏 作品展卖 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联系  
 作品分类
网站分类:
中国画
     未定义分类
 相册
未定义分类
 站内搜索
关键字:
类别:
 
 服务公告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微信联系我们
 新闻详细信息
文化艺术与技术——张演钦
时间:2008-11-14 15:29:34 点击次数:5579

文化 艺术 技术
品鉴“罗氏松”,闲谈国画的品评标准

    中国书画艺术太伟大太高深了,我一直孜孜以求,以探寻其规律,希望能够接近真正的真相。也许这个“真相”根本就不存在,也许这个评价的标准还是多元的。以目前我的浅陋之见,很真诚地觉得评鉴一件书画作品,文化、艺术、技术三者缺一不可。具体表达这些概念,就是文化格调、艺术性和技术手段的高下优劣。自然,它们之间有重要性的区别。说你的作品“有技术没文化”,那真是很大的打击,相当受伤,要是在中国古代社会,被批评的人可能会自杀的,只是近代西方文化真正进来后,中国人对技术理性和科学主义非常崇拜,这是后话;说“有文化,但没艺术”,也说明你的品位很好,值得庆贺,尤其是当今的艺术圈,没文化的所谓艺术家太多太多,你更显得鹤立鸡群;说“有艺术但没文化”,也值得庆贺,说明你有天赋,只是修养还不到。文化、艺术、技术三合一,都臻于至善,那你就是大家、大师。

    何谓文化意蕴和文化格调?这话实在很难说,沿袭前人的说法,不妨认为这就是一件书画作品透露出来的“气”,这种气,困难处在不可言说,美妙处也在其不可言说。艺术和学术不同,学术追求标准的明晰化,艺术则希望打开观者的心灵,由此进入妙境,欲辩忘言。一件书画作品能够分离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者付出心力后留下的劳动成果,也就是最终的画面呈现;另外一部分就是这个“气”,就是作者性情、人格、修养在这最终的画面呈现上所传达给观者的信息,这种信息会给观者带来精神上的反应。这里特别想提醒诸君注意的是,这种信息的定语是“作者”而非“画面呈现”。我遇到过很多具有相同鉴赏爱好的人,在具体的鉴赏活动中往往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比如说,欣赏同一个画家的作品,会很激动地说您这画画得非常雄强,佩服佩服;又摇头晃脑说那画画得非常柔媚,赞赏赞赏。雄强和柔媚,审美的两端,竟被这名观者统一了。他也没错,因为他的确看到了画家画里的山水是西藏的崇山峻岭,云雾缭绕期间,只露出一个高耸的峰角,没去过西藏的人会被震慑住;这画家画的另外一幅画里,江南园林的确是婉约可人,清露点滴,惹人思春的情致。可惜的是,这观者看的是画里的山水和园林,而不是画本身。画本身,就是看画家如何去表现这峰峦和园林的。训练有素的画家,心手肯定是高度统一的,因此,他说的这个雄强和柔媚,是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除非他进入了非正常的迷乱状态;或者他不是一个成熟的画家,正在左冲右突,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路径:是雄强还是柔媚?也许这画家正处在这样的状态,那就说明他真的还不成熟;观者对一个不成熟的画家由衷赞赏,说明这个观者也是有点不成熟;假如他是在赞赏这些画里的山水和园林,他就说明他真正对书画之道还完全是一个门外汉。

    这就是我要强调文化意蕴的前提。我也是以此为基础来衡量罗渊的艺术的。肯定地说,罗渊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会作诗,作书,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高度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文化的情怀,并且他懂得这文化之情怀的释放之道,并最后落实到书画作品上。1979年,18岁的罗渊居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坐觉子房吹楚曲,出看野老作秋声。难逢天地激情发,独立峰头欲放鹰。胸中有郁勃之气,赋成诗文,而锵锵有激越之响,因其有真诚之情感在里头,所以动人,而不落入无病呻吟之窠臼。我不懂诗,但我相信诗也是有“气”的,这气缘于“情”,且这种气和书画里的气是同一样东西。萧绎说,“流连哀思”、“情灵摇荡”为文学的首要特征。陆机也提倡“诗缘情而绮糜”。这些难道不也是书画作品的首要特征吗?七贤之一的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唐代张怀瓘论书法的一句话“不见文字,唯观神采”,最是恰当地道出了书画品鉴的首要因素。但古往今来,已经不是一脉相承;今天,道理只掌握在了少数人的手里。

    优质的文艺作品,是性情和修养高度合一的产物。讲究性情,要求你真诚的表达自我,这容易在人性上引起共鸣;修养,要求你的表达是人类特有的对精神高度的追求,这容易在文化上引起反响。“字如其人”,丝毫掩盖不了;我们看画,实际上正是观人——观的不是社会人或道德人,而是画家的艺术禀赋和文化修养。

    罗渊的画,山水雄伟壮阔,气象万千,然而我最欣赏“罗氏松”。罗渊所画松,浑雄刚毅,落落大方,静穆不语而凛凛然有古君子之风;细品之下,这刚毅之中竟有清冽之气丝丝透出,沁入人的心脾,使人神清气爽;又千层万壑,深不可测,透出恰如其分的神秘感,独立不羁,增加了远离尘俗的距离。这样的气氛,我认为是相当高级的。书画作品,但有甜,俗,赖,恶,躁,艳,都是病;如得清,雅,壮,阔,静,幽,远,便是优胜处。这些气质,和表现对象毫无关系了,只和画家有关。如画牡丹的人多了,但有的人一出手就俗不可耐;有的人则清迥出尘;而牡丹还是那个牡丹。尽管两个画家的运笔和构图都完全一样,但结果竟然差别天壤。中国艺术讲究精微,不求广大,重气不重势,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观画,首在看其文化格调,也就是“气”。这些对气的判断都是通过感觉而获得的,这些感觉是中国文化所决定了的。所以观者很重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一个画家,对此会有明确的判断和追求。罗渊自然明白个中道理,并孜孜以求。据说明代陈洪绶有画给人赞好,不但不高兴,反而恼怒非常,撕裂而不惜。(这是不是事实,没必要由我去考证,倒是这个故事的流传说明了我们对文化格调的赞赏。)这就是对自己的艺术有明确的文化品格的追求的结果。唯有此,才能遗世独立,不摇摆,不阿世,任由自己随情挥洒。

    书画作品,光有文化格调还不行,还得有艺术性。就整个自然界来说,一个人,光有五官四肢生殖器,还只是个动物,有动物性,但得有人性才能成其为人。艺术性对于艺术来说,就相当于人性对于人。文化品格讲究共性之上的高度,艺术性讲究个性的发挥和锻造。道理就这么简单。艺术品的个性体现在,一是作者对技巧的创造性发展,二是作者本人其对“气”的表达的充分和真诚,就是说一幅作品中“我在”的确切和活跃程度。

    至此,评鉴书画作品的“气”已经有两种,一种是文化格调,一种是作者的个性之美。

    罗渊的“罗氏松”,毫无疑问,是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松树的表述方式。它有山的伟岸,不像一棵你见过的大自然的松树;它交织缠绕在一起,层层叠叠,纠缠不清,但你明显感觉到它就是松树,不过它其实是罗氏松而已。我不知道罗渊是如何处理这些空间关系的,但它妙合了传统国画所要求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无等等咒,所以,呈现出来的罗氏松,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人若想再画,自然也可以,但都是罗氏松了,还有什么意义呢。大自然要创造一个物种千难万难,人世间要创造一个“文化物种”,想必也不会比大自然轻松。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运转规律,虽然我们不知道这具体的规律是什么,但我们还是知道总是有规律可寻的。而这文化上的创造就完全不同了。它完全的没有规律,完全的没有路径。但它又像一个最美丽最多情的女子,浑身散发着幽香,引诱你追寻,使你虽万死而不惜。只是,美女有香,追寻无门。多少艺术家为此殚精竭虑,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入得空山,能够有所获者,万中无一。罗渊觅得一松施施然而归,冠名罗氏松,羡杀旁人。

    以上说的属于凝结在画面上的固定的东西。这使我想其王肇民老先生的一句著名的话:“形是一切”。这句话理解的人不多,争议纷起;我也在努力理解王老先生。王老先生如在世,或引我为知己之一。王老先生的意思,我自己揣摩,就是刚才我分析的那样,所谓的“形”,就是一个画家在其劳作完全结束后,其劳动成果在画面上的最终呈现;“一切”,就是说这就是基础,所谓的“气”,所谓的“味”,无不以此为基础,没有了这个“形”,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所以,加强形的训练很有必要;加强形的创造,也很有必要。这个形的创造,就是图式的创造。在这里,罗渊已经成功,具备了王老先生所说的“一切”。

    罗渊的罗氏松,其造型妙就妙在其不像松又是松,你否认不得。这符合中国文化所要求的构图原则,也是世界现代美术发展的方向之一。“形”,不是“形似”,而是“造型”,一个“造”字泄出所有天机,说明真的是应该是画家人工所为。这个“造型”应该目为整个画面的最终呈现。我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造型高手是八大,无人能及,我辈天天顶礼膜拜,恨不得早生几百年,看他是什么布防的。现在有机会看到罗渊画罗氏松的人,也许会成为几百年后一些人羡慕的对象。罗氏松,以山的形状写出,傲立挺拔,松树杆是山脊和沟壑;松叶如覆盖山峦之上的绿化带,绵延不息,不见消失的地方,小小罗氏松,给人无限延宕的空间想象力,这是不容易的。

    当然,“气”和“味”是在这形的基础上必然要考核的内容,而且是更重要的内容。因为它决定了一幅书画作品的层次高低。我看这罗氏松,它包含着罗渊的激情,“激情”不是说激烈的情感,而是说他的表达是真诚的和充盈的,而且这种真诚的表达是顺畅无碍的,因此也是充分的。文人画的意思不是说文人画画就一定是文人画,而是说你这种表达是完全“写意”的,尽管你可能采取了工笔的技法,但你的个性在里面,你的情感在里面,你的修养在里面,最后还有文化品位在里面,都当得文人画的一个名分。所以,我说以游丝描来画人物的陈洪绶是文人画画家,估计反对的人不会多。

    罗氏松的艺术性,归纳起来,它以图式的突出的创造性让我们油然生出惊讶之情;它还洋溢着作者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澎湃的个体激情,令人得到忘怀的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大师齐白石在图式和技巧上的创造是不多的,但他在图式和技巧的完善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艺术的发展,不求“尽广大”,而是“致精微”,最重要的不是表面图式的所谓创新和拓展,而是在细微部分的进境和完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调动一切艺术激情的真诚表达。

    从技术上看,这和中国艺术对书法的重视有关。汉字的超强稳定性决定了书法在图式上的拓展是不明智的,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得以在艺术的高度和深度上不断掘进,至今仍为世界最高。

    至于技术的表达,我当然觉得甚为关键。技术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时髦的叫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中国人向有道器之辩的传统,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这样给弄糊涂了。所以我这里把“文化”理解为形而上层面的内涵,技术理解为形而下层面的东西。从某个方面来说,画画就是一个技术活,技术的表达是根本;但真正成功的画画毕竟也是一个文化事件,必然引发我们对技术的关注。如古代就有很多这样的传说,某人为了谋得某著名书法家的笔法,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冒了天下大不韪去挖掉他的坟墓,从尸体里刨出这件宝贝。我们说行家里手,往往都是形容手艺人的,彷佛不能用来形容高雅的书画艺术的创作者。在有的人看来,文人画真是业余人画的十分业余的画。不错,文人画是在一种“业余”状态之下的产物,但却是艺术历史上最“专业”、最伟大、最有艺术性的创造。因为它在诸多方面契合了艺术的诸多本质要求。这里暂且不展开说。文人画是极为注重技术的,比如书法,比如以书入画,要求极严格,对想象力的要求极高。书法,那是非常高深的艺术了。在一个艺术形式里讲究书法,那真是对艺术高度的真诚追求。牛津大学研究中国艺术的世界权威苏立文先生曾经对笔者说,书法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创造,其艺术高度至今西方人难以达到。

    罗渊工书,有评者认为深得右军神韵。罗氏松以书入松,笔笔写来毫不含糊,绝不横涂竖抹,也是可圈可点。黄宾虹先生自述学画经历,最重要的就是“笔笔分明,笔笔都平”。强调线条之美和力,是中国艺术的高明之处。哲人康德也说,线条的确是比色彩更能表达人的情绪。正是这个道理。现在有些人非常简单地非常浅薄地把素描、速写等对客观形象的再现能力作为技术基础,言下之意是之前的中国艺术没有技术基础,十分无知和可笑。书法之难、书法之美,书法作为国画最重要的技术基础的前因后果,他们何曾懂得半分?

    总结一下,举些例子说说。齐白石,文化、艺术、技术,都臻于化境,所以是大师。苦铁先生也是,唯在文化品格上显得气势过了点,有点咄咄逼人,略感不足。潘天寿,文化格调上,过于强调霸悍,并非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在文化上已经逊色,加上技术上和齐白石、苦铁先生根本没法比,在技术方面的确是有所欠缺,倒是在艺术性上(他的激情和个性,都是很突出的)值得我们尊崇。傅抱石的文化格调是很高的,艺术上激情澎湃,在图式上有独造之工,唯技术表达有不尽如人意处,线条并非合格的书法线条,技术上低了一个档次。吴冠中的国画,文化、艺术、技术,统统不过关,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看了的确很后悔。

                            张演钦 2008-4-9 中大惺亭
                           (张演钦:书画艺术观察人士)
友情链接中国美术协会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 画家赵珪官方网站 | 画家门海艳官方网站 | 画家黄琦官方网站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家张瑜官方网站 | 书画家曹大经官方网站 | 画家徐勤军官方网站 | 画家董俊英官方网站 | 画家谢发官方网站 | 画家李玉宝官方网站 | 画家齐建民官方网站 | 画家刘峰官方网站 | 画家张丽官方网站 | 画家安飞官方网站 | 画家郭金栋官方网站 | 画家陈树堂官方网站 | 山水画大家王建伟官方网站 | 原自然独创画家邓娟官方网站 | 艺术家曹甦官方网站 | 画家彭廷龙官方网站 | 原生态国画独创艺术家贾雨官方网站 | 画家吴友善官方网站 | 书画家刘飞官方网站 | 画家王世永官方网站 | 画家姚国强官方网站 | 书画家孙学艺官方网站 | 书法家刁锋官方网站 | 画家王照五官方网站 | 画家李培泉官方网站 | 画家张惠民官方网站 | 画家霍辉民官方网站 | 画家顾家深官方网站 | 画家侯宪玖官方网站 | 画家王洪祥官方网站 | 画家乔轶泰官方网站 | 画家瞿学鸿官方网站 | 画家寿利强官方网站 | 画家陈家刚官方网站 | 画家马宝亮官方网站 | 画家陈少珊官方网站 | 画家汪国岛官方网站 | 画家崔惠民官方网站 | 画家张景蕙官方网站 | 油画家李宾官方网站 | 画马名家刘院明官方网站 | 画家唐雪根官方网站 | 画家张冬生官方网站 | 画家孟凡玉官方网站
首页 | 简介 | 新闻 | 作品欣赏 | 相册 | 留言 | 与我联系
管理助手 | 免责声明
点击次数: 417818
luoyuan.caanet.com.cn | 著名画家罗渊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