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的心境是创作的理想状态
诗意图
花卉作品
弘一法师
“画家不能脱离所处的时代。”谢晓冰谈创作:
“每天能把自己的身体调理舒服,能画两张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坐在谢晓冰的工作室,听他畅谈人生、品味生活、探讨艺术也是一种享受。与不少画家不同,谢晓冰总给人一种坦然、舒畅,悠然自得的印象。他没有佛教信仰,却时常创作佛教题材,他不是刻意修行,却无时无刻流露出禅的意味。对于艺术,他坦言“具有传统国画的元素,又能体现出西方绘画的厚重感,这就是我所要做的事。”■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每天能画两张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从地铁站到谢晓冰工作室的路,蜿蜒曲折,司机在友人的指引下,慢慢地不停的左右打着方向盘。没有熟人的带路,要想找到并非易事。
下了车,沿着池塘边,走上一条连接木屋的木桥,这间几乎位于池塘中间的木屋,目测上百平方米的空间被各种二次使用的古建筑材料隔成了几个开间,从装修和材料的使用来看,可以看出木屋主人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经过一个玄关门廊,再走过两间创作空间,才来到了接待室,此时的谢晓冰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早已泡好茶。接待室门口正对的正是偌大的池塘,外面还停靠着一艘小船,门口外铺砌了几平方米的露台。俨然一番世外桃源的景象。
谢晓冰有条不紊地摆弄着茶具,音响放着优美的钢琴曲,头顶吊扇悠悠地转动着,整个节奏与收藏周刊记者一小时前在市区的喧嚣烦躁,车流不息的景象有着天渊之别。这里的平静、悠然,配以室内挂着的谢晓冰的国画作品,有佛教人物,有古代人物,有着色花鸟等各类题材的作品,这不正是陶渊明所追求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隐居生活吗?
“每天能把自己的身体调理舒服,能画两张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谢晓冰一边给记者沏茶,一边说着自己的感受。“我能天天踏踏实实画画就够了。”
通过画佛像吸收古人线描色彩的技法
坦言自己并非佛教徒的谢晓冰,每天早上八点他便从住宅小区开车到池塘边的工作室,并非辟谷,但却像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在他看来,这正是“独善其身”的机会,“大多数画家的成功是立于方寸之地,耐得住清贫,熬得住孤独,沉静下来,才能悟其独到之处,才有机会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为了更好地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他曾经在敦煌一呆就是几年,而此后,更是临摹、创作了不少佛教题材的作品,包括曾经的一幅“五百罗汉图”,但他却直言“不是为了画佛像而画,而是通过画佛像,来吸收古人线描色彩的技法。”
谢晓冰的作品更多的是古代人物配唐诗宋词,表现仕女的哀怨,伤感的意境。“古代人物与唐诗宋词的意境更加相配,现代人物题材要题一首这样的诗句,完全不合适。”他说。
古人的服装更能表现线条的畅顺
所谓“吴带当风”,唐代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显然如此的语言吸引了谢晓冰的创作探索,“古人的服装更能表现线条的畅顺,而现代衣服跟人体结构结合相当密切,容易拘谨。”而谈及线条能力的提高在他看来,单纯的线条,就是写书法,要画国画得先把书法的基本功解决。
除了线条,他对色彩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例如对敦煌壁画的色彩运用的借鉴。他认为,青绿山水虽然也对色彩有一定的运用,但更多的是单一的色彩,不及敦煌壁画丰富。“印象派的色彩对我影响也很大,他们对斑驳的阳光感的把握,环境色、条件色等一整套的色彩理论的运用,都为我的创作所用。”
简介
谢晓冰 生于1963年,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对话
“艺术始终是曲高和寡的,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
收藏周刊:把西方绘画的色彩关系运用到国画里面,现在到怎样的状态?
谢晓冰:现在基本掌握了规律性。
收藏周刊:下一步的突破点会在哪里?
谢晓冰:更多的是在画面的精神层面。
收藏周刊:如果突破?通过读书吗?
谢晓冰:我很赞同曾文正提倡读书要少而精。一生如能将《庄子》、《史记》、《汉书》这几本熟读吟诵,融会贯通,定能举一反三,以一当十,才思不竭。但读书重要的还是自己知道需要什么,还缺什么。
收藏周刊:您的状态真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谢晓冰:我始终认为,虚静的心境是创作的理想状态。通过过去的“相对封闭式”的生活,是我保持平静创作心态的最佳方式,它其实加速了我绘画风格的转变。作为画家,永远不能脱离所处的时代,也很难与市场完全隔绝。但我始终认为,“吃亏是福”。所以,我彻彻底底地放开,并时常告诉自己,要实实在在做自己的事,就是画画。
收藏周刊:从北方到广州已有十多年,这里给您的印象如何?
谢晓冰: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的人文艺术发现,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岭南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卧虎藏龙之地。那时我深深意识到,身为一个外省籍的艺术家,想要在这里生存和发展,必须在一段时间里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创作。但不可否认的是,2003年是我艺术之路上关键的一年,我的绘画风格也从抒情转向了厚重的历史题材及佛文化题材上。
收藏周刊:敦煌壁画对您的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最重要的影响在哪里?
谢晓冰:在敦煌期间,我学会了很多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及如何运用矿物质颜料。但最深的感悟是:它的色彩统一感。壁画刚完成的时候,色彩是很鲜艳的。但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岁月的冲刷,它沉着得一点火气都没有了,斑斑驳驳的颜色,整体非常统一,它不是人为的。而这种一层一层的沉淀感,这是我们要追求的。而这种沉淀感,我要借鉴着尝试着表现在我的画面上。
收藏周刊:担心题材重复吗?
谢晓冰:不怕重复,很多画家一段时间基本都是重复的。重复也是形成自己风格的元素。艺术始终是曲高和寡的,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
名家点评
画佛像不容易。用传统的画工画画法,可能会画得板了、俗了。用传统的文人画画法,可能会画得弱了、薄了。一味临摹今人可见的敦煌壁画,可能会画得暗了、脏了。谢晓冰博采众长而弃其所短,在走着自己精心设计的一条细细长长的钢丝,他既小心翼翼又愉快地走了过来,他成功了。他创造出来蕴藏在自己心中的佛像。
——原敦煌研究院院长 段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