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儿童版画之乡的开拓者
-----记农民出身的版画家周兴
吴俊发
版画家周兴,是被文化部命名民间儿童版画之乡的江苏东海县文化馆馆员、连云港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他对东海县民间儿童版画的成长和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他为江苏版画繁荣和发展,贡献了他的力量;他的版画艺术成就,为大家所肯定。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并获奖,有些作品先后选送赴朝鲜、日本、比利时、加拿大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所收藏。
我曾经去东海县辅导过群众版画创作,但人数不多,儿童版画更是一片空白,周兴自1984年开始创办儿童版画班之后,每年的暑假和寒假,他去城乡每个学校去办儿童版画班,辅导版画创作,县城中、小学、幼儿园的6、7个单位辅导进行,还到城镇去看农村老师的班级活动,进行辅导。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为了版画事业的发展,周兴重视版画播种人的辅导和培养,他每年都要千方百计地向县教育局、县文化局以及有关方面申请经费、拉赞助、筹集活动经费。有时集资实在困难,而省里和全国又有美展或版展,需要推荐新作品参加版画评选时,他自己不得不贴材料,周兴认为,对于正真能出作品的作者,他是舍得贴材料的,有些出不了作品却又热心版画事业的,他也乐于提供。从1986年开始,办过7、8次正式的成年班,由县教育局出钱,参加学习的都是美术教师。开始的头4年每年暑假办一个月,每次有40余人参加,后因经费紧张,教育局无力负担,周兴便到学校去办。如连云港教育学院一期办15天,20余人参加,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海州师范和连云港师范,也都有版画教学计划的安排。周兴的版画辅导方向是教师,或是将来当教师的对象,其目的是培养能播种的人。其他的成年班,是以其文化馆为阵地,只要全国或省里要举办美展,就随时组织辅导创作活动,人数不等,少者3、5个人,多者20或30余人,来者热情持续,他都耐心辅导,其中还包括东海县周边临近的市县作者。周兴为连云港、赣榆、灌云等市县城市地区培养了一批能为版画事业出力的人才。周兴自己常说,这要感谢县文化馆、县文化局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才有可能把版画的种子撒到这片本来是空白的土地上。如今已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除了儿童版画名闻遐迩,成为民间儿童版画之乡,而且人才辈出,已有作品参加6届全国美展、7届全国美展、以及全国版画展和江苏省美展等,有的作品还获得全国5届三版展银牌铜牌奖,正在逐步地形成江苏版画的连云港市地区的版画群体。
周兴在辅导版画创作方面有他的独到见解,因而才有可能获得如此显著的成就。他在辅导儿童版画创作时,善于诱导,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周兴告诉孩子们说,我能为你指路,但不能替你走路,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周兴在给我的信中曾提到我国的美术教育,他认为,目前中、小学、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实在不是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真正是在扼杀儿童的艺术天才,有些没有老师教过的孩子,还能画出很好的儿童画,经过幼儿园小学训练过的,反而画不出来,画出来的,只是课本上的翻版。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和主导思想,他们不让孩子自己画,必须跟他们学,照教材上,画片上来,这实在是反其道而行之,难怪中国的儿童画没有日本、西班牙的儿童画有味。(注)
同样,周兴在辅导成年人版画创作方面,还是很有独创性的。他认为在创作中,熟练的技巧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的新意。要熟知成法,但必须突破成法。要努力发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效果,并将其保留下来,变成自己的新法。在主题构思上要下功夫,不仅要追求美,在美的形式里必须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给人一点想头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产生艺术感染力。他在给我的信中提到美术创作,就是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世界上还未被人发现过和表现过的美;走别人走过的路,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探索没有走过的路,去开辟自己的新世界。他说,一个人如果搞艺术,总得给世人留下自己的艺术形象,不要让自己象某人,或者从某派中来。他的这种创作辅导思想,贯穿在整个版画活动中,给他人以启迪。
周兴为了改变江苏版画的面貌出力,曾到外地参观学习,回东海后,尝试用纸版与木版相结合的技法,既能保持水印的味道,又有纸版肌理的新效果。他在此基础上,又探索新的版画技巧,先在儿童版画创作中进行试验,然后进行推广,既动脑又动手,引起大家的创作兴趣,越搞兴趣越浓。后来又试验采用机器拓印,产生出手拓亦无法达到的偶然效果,处理出一气呵成的整体感和艺术作品的完整性。经推广,对有些能力差一点的,也能在机器压印的过程中创作各有变化不同的肌理效果和艺术趣味,大大地鼓舞了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作者的艺术创作兴趣,从而增强了版画创作的信心。对于普及版画艺术的创作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好处和力量。周兴已先后为东海城乡学校试制出版画机器6台,供大家创作版画使用。目前他正在制作一批版画机器,准备提供给连云港市的几个学校使用。这的确是花了他的不少精力,但是在这过程中,他也创造出了不少新的技法、新的绝技,大大地丰富了版画的艺术语言,提高了版画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版画的艺术魅力,并从而逐步地形成了具有连云港地区特色的新版画,富有新意,新面貌,独具风格,别开生面。为版画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周兴于1940年7月出生于江苏邳县(今邳州市)占城镇,1961年在徐州市第6中学高中毕业之后,便回乡务农,走自学版画艺术的道路,他长期在农村劳动生产,到1971年由邳县迁入东海县张湾乡。在农村,他干过饲养员,做过木匠、石匠、铁匠、泥瓦匠,上过无数次的大型河工,拉平板车,搞运输,还当过赤脚医生为人看病、针灸,也当过代课老师。直到1978年,由于他爱人知青返城,便跟着一道进城,才算是有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到1984年因为有作品在全国获奖,政府为他农转非,并安排他在东海县文化馆工作。
周兴在60年代时,在版画创作上便崭露头角,显露出他的才华。1962年他的第一幅版画《送肥》参加邳县农民画赴省展出,就被《雨花》杂志和《新民晚报》所选用刊登发表。1963年创作的《浇》,参加江苏省业余美展,并被上海人美选入《邳县木刻小集》出版。1964年夏,他曾参加江苏省版画进修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广泛吸收,进步很大。他的代表作水印木刻《丰收》参加了全国工农兵业余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就是在版画进修班期间创作的。1965年创作的水印木刻《晒新棉》,参加了江苏省美展,受到大家的好评。周兴60年代的版画作品,给我的印象深刻的是,热情洋溢,刀法有力,线条奔放,色彩深沉、古朴,画面简洁,言简意赅,富有韵味,农村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造型生动有趣,那种具有生活情趣的艺术境界,亲切感人,引人入胜。
70年代,周兴在农村坚持版画创作,经常在劳动之余刻制和拓印水印木刻,而且篇幅都很大,在拓印技法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到了8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飞跃时期,令人刮目相看。1983年周兴创作的水印版画《归》和《满仓》,参加了全国农垦美展,获荣誉奖,作品并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标志着周兴在版画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飞跃。周兴在创作上开拓创新,多种技法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创造,构图手法的新颖,艺术手法的更新,使版画作品耳目一新,版画艺术创作水平大大地提高了。
1984年创作的水印版画《岭上八月》,参加第6届全国美展,这是周兴在80年代的代表作品,如果没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无法表现出来的。画面的5位姑娘在晒场上晒粮食的背影,神情姿态各不相同,既有农村妇女的朴实无华,又有青年姑娘的朝气蓬勃,既窈窕多姿,又生动自然,毫无做作之处。作者通过每个姑娘的身材和动态,在共同的劳动中反映人物的心态,却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确是极为不易的,其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刻画是令人信服的。版画的拓印技巧极高---中午晒场的阳光和粮食被翻动的不同层次的变化,以及时间空间的氛围,都被烘托了出来。《岭上八月》的艺术境界,扣人心弦,令人过目难忘。
周兴在版画艺术创作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他并不满足,仍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尝试。1986年之后,他根据版画创作的需要自己动手制造版画机器,在采用机器拓印的过程中,又发现并创造了一系列新的艺术技巧,极大地丰富了版画艺术的表现力。1989年创作的《海的足迹》,参加第7届全国美展,1990年创作的《大码头》,参加了第10届全国版画展,这些作品采用的是纸版、木版以及其它材料在机器上一次压印而成,产生出厚重、深邃、神秘、细腻、新奇的艺术效果。这些作品表现的都是黄海之滨的景象,肌理效果增强,色彩丰富沉着,层次变化多端,海水、沙滩、石头、码头、船舶等等,其造型的优美和质感,都令人叫绝。而且这些都是利用水性颜料,在机器上一次压印而成的,真是不可思议。
进入90年代,周兴不停顿地向前迈进。他在版画创作上的劲头和积极性越来越高,在大踏步地向前,艺术手法更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凹版、凸版、平版、水印、粉印等等一起上,综合利用,交叉进行,艺术技巧不断地提高,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多彩。1993年,周兴的作品《沧海行》在第5届全国三版展览中获得铜奖,作品表现的是海滩上渔船船尾的局部,在画面上占去3/4的位置,气势磅礴,手法新颖,丰富多彩,木纹肌理,船舵质感,尤其是螺丝钉,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海滩上的石头和贝壳的花纹,也被作为艺术造型,而海水的波浪,则是利用木纹加以衬托,形成强烈的对比,传神极了。然而上述的这些技巧,都是在利用机器压印出来的,把水印技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周兴仍不满足,目前他正在试用吹塑纸等材料,探索拓印出铜版和石版画的艺术效果,再加上其他的绝技,为促进江苏水印版画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而贡献力量。我祝愿周兴同志在新的艺术征途上,更上一层楼,努力攀登版画艺术新高峰。
注:周兴编写的版画教材,已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摄制成
10集的《少年儿童版画》电视片,于1992年8月开始向亚太地区播映。
1994年5月1日于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