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汪国岛先生的家在美丽的黄山脚下,他出生那年,整风、反右运动正如火如荼,尽管他的家乡歙县有着“书画之乡”的美誉,但此时的画家们也不得不参加“运动”,谁也不敢想象“新安画派”的先辈们那样躲进山里,自由地去画黄山,去写心灵。明清时期的新安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描绘的对象主要是黄山的奇景异境,他们师法自然,寄情山水,开创了一代简淡高古、秀逸清雅之风,对后来的画家们响应领袖的号召,紧随时代,创造了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那幅很有影响的宣传画“人民公社万年青”,就是出自汪国岛的父亲汪虹之手。 汪国岛六岁时从父学画,父亲却偷偷让他临摹前人的作品,这些另具风貌的古代作品在汪国岛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运动此起彼伏,一波接着一波,汪国岛跟着父亲画了不少“宣传画”。好景不长,父亲去世,生活陷入拮据,汪国岛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上山打柴,下田种地,但他对绘画的兴趣一直没有放弃,默默存于心底。 汪国岛在他家的画室里一边作画,一边平静地向我叙说着这些往事,似乎是要用手中的画笔把这些艰苦的日子化作他作品里水溪边的林。 后来,汪国岛到了南京艺术学院求学,又去了上海美术学院读研究生班,曾跟从陆俨少、唐云、吴青霞、司同等艺术大师学艺。这段外出求学的日子,其实也是十分艰苦的,其游学的动机和明代大学问家宋濂的求学之路有些相似。宋濂幼时家贫,买不起书看,每次从藏书人家借来抄书,由此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大以后,益慕圣贤之道,以觉得没有名师指导,于是徒步百里以外,跟从有学问的前辈,执经叩问。汪国岛之游学,可以说也是因为益慕圣贤之道,而在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节衣缩食、筹措笔墨费用等等,其艰苦的程度不亚于宋濂的徒步百里。 在上海求学的几年中,汪国岛的画技有了很大提高。从他的《拟石豁笔意》图,不仅可以看出他对于传统技法的得心应手,譬如山石的描法、皴法、墨法等等无不毕肖石豁,但仔细看他删繁就简的取舍处理,笔墨中又呈现出一种异于石谿的温润气度,这是汪国岛个人悟出的笔墨审美识。 《江山秋色》图长卷也有这个特点,他拟的是宋人赵伯驹的青绿山水,笔致秀丽中透着峭拔,看得出来下了很多功夫。画的左方有他老师司同先生的题跋:“汪国岛同志以三月之功,临摹三过,稍得其法,而苦学至精神,令人感佩。”三月之间,临摹三遍,是需要恒心和毅力的。学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历代艺术大师都是这么寻求突破和创新的。 以新安画派黄宾虹的绘画作品为例,在我看来,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不是体现在对新安画派传统风格的继承上,而是对新安画派传统风格的扬弃上。在黄宾虹的大部分作品中,新安画派早先那种简淡枯冷、苍凉孤远的风貌已经难觅踪影,代之而起的是黑密厚重的积墨技法,故有人戏称这种作品为“黑宾虹”。与黄宾虹不同,新安画派另一位艺术大师汪采白走的还是传统一路,他把新安画派的简淡清远发挥到另一个极致。 汪国岛推崇黄宾虹的积墨技法,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有所尝试,譬如《江南小景》、《溪山烟雨》、《江山如画》等作品中的笔墨,和黄宾虹“黑密厚重”的风格有些接近,受黄宾虹的影响比较明显。但比较分析两人的作品之后可以看出,两者的面貌还是有很多不同,汪国岛的作品显得更疏朗明亮一些。黄宾虹的许多弟子都说,黄宾虹的画不好模仿,不好学,学得不好就学偏了,积墨到最后就变成一纸墨团,既分不出层次,也看不出明暗。汪国岛作品中的黄宾虹式的积墨法其实用的不多,他追求的只是通过笔墨的浓淡处理,使作品具有“厚重”的效果;在构图上,他也避开了黄宾虹“黑密”的布局,尽量做到疏密有致。以《井冈山》为例,从前景的山石到远景的云水,构图非常饱满,浓黑一片,江水、瀑布、云带只占画面的很少部分。因为浓墨,所以显得“厚重”;因为有云、水隔断,所以显得疏密有致。单就“积墨”这以技法来说,可以说,积墨和皴、擦、点、染一样,这只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令基本技法。为什么汪国岛特别推崇黄宾虹的积墨技法呢?原因就在于黄宾虹把积墨技法发挥到了极致,提升到一个高度,至今无人超越。汪国岛的作品,以山水画为多,大江南北以及塞外风光在他的笔下都有反映,景色不同,技法也有所变化。 在我看来, 《桂林游记》可以称得上是一幅完美的上乘之作,画家对于水墨约定理,得心应手,远处的山头、象鼻山的倒影以及荡漾的水波,近看远观,无不散发着一种清新隽永、神韵流动的意蕴,虽了了几笔,却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效果,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山承墨特有墨趣。 和汪国岛先生第一次相识,是在十二年前的一个春天,那次去歙县采访,完了朋友就带我去吃当地的土菜,菜馆很小,就在马路的边上,但厨师做出的菜却很地道二问政山竹笋是当地的名产,纤维含量比一般的竹笋少很多吃起来清爽脆嫩;山里的蕨菜营养丰富,被称为“山菜之王”,用当地的腊肉一起爆炒以后,散发出浓郁的清香;还有小溪里逮来的二寸左右长的石斑鱼,杂以土酱烹烧,真是鲜嫩无比。就是在这次餐桌上,朋友介绍我认识了当地的画家汪国岛。面对美食,他很少动筷。他话语不多,只是谦逊地听着众人的散扯,也很少插话,一看就是那种干实事的人。 后来,我们就有了联系,两地电话问候,见面的次数不是很多,我知道他很忙,经常受邀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作画或者参展,影响逐步扩大等等;我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却无缘看到他的作品。直到他去年(2009年)四月到合肥久留米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我才得以有机会看到他很多的精品力作。 在这次画展览上,我看到了汪国岛多样的才艺;那些丈二的巨幅山水,画面宏大,笔力峭拔,令人震撼;那些花岛走兽,用笔精细,无论大幅还是斗方,无不形神兼备。我想,他这么多年默默地勤奋耕耘,终于有了可喜的收获。著名画家朱秀坤先生对他的作品做了很高的评价: “一个画家能全面地掌握这么多套笔墨,而且每个作品都有很多佳作,实属难得,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画家真正的实力。” 朱秀坤先生说的这个“实力”,我的理解,应该指的是汪国岛作品目前达到的高度吧。 “实力”也是发展的,再过若干年,当汪国岛再一次超越自己的时候,他的作品会呈现一个什么风貌给我们观众呢? 我们期待着! 附: 汪國島,字酉青、粟青,滬上國島,1957年生于安徽省黃山市。他6歲從父學畫,1987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1988年在上海美術學院研究生班進修,曾從名師陸儼少、唐雲、昊青霞、司同等學藝。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2010年創辦國島畫院于杭州,中國畫院理事和簽約畫家,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中國文化學會藝委會主席,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美術家協會、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人文書畫院名譽副院長,世界藝術家聯合會會員,加拿大華文書畫藝術院研究員,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名譽理事,中國當代杰出書畫家,中國文化使者,2005年中國書畫名家榮譽稱號,2006年中國首屈文藝家杰出成就獎、書畫藝術金獎、中國文藝終身成就藝術家等榮譽稱號,北京中研星光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墨海書畫社常務理事,中原文化藝術研究院教授,北京中研星光藝術委員會A級畫家,黃山市中國畫研究院特聘畫師,中國星光藝術家榮譽稱號。推崇黃賓虹先生開創的積墨法畫技,努力尋求現代經院派與新安派的結合點,作品曾多次人選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學院等權威機構主辦的國內國際大展并獲獎。創作以山水為主人物花烏動物走獸魚蟲,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被日本、美國、臺灣、香港國際書畫會收藏并獲獎,中國書畫藝術大型研討會獲得一等將。在各省市及日本、臺灣、香港、美國主辦個人畫展。作品《黃山雲海》、《江南小景》、《山高水長》、《蜀山記游》、《鬆泉繞樓臺》、《九如圖》、《春山艷冶圖》、《五福圖》等在中央電視臺、天津電視臺、安徽電視臺播出及美術報、上海文匯報、中國美術報、中國書畫報、星光藝術報、安徽科技報、安微日報、文摘報、黃山日報等幾十家媒體報刊上發表,曾獲中國藝術家名人作品展示會獲獎,海內外書畫名家作品展示會獲獎,《江南小景》被上海海上書畫研究院收藏,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二周年中華魂書畫展在人民大會堂當場作畫,《春山艷冶圖》獲特獎并收藏、2002年淄博物館收藏《江南風光》并獲一等獎、2002年《江南小景》被黃繼光紀念館收藏、北京故宮收藏《江山秋色圖》、上海海上書畫研究院收藏《黃山雲海》。2004年中國書畫藝術交流研討會第36次盛會并獲特等獎。 受到廣州加德國際拍賣行、廣州和平拍賣行、廣州公物拍賣行,拍賣有很大的影響并收藏。在廣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地拍賣創下佳績。200多幅作品被上海海上書畫研究院及海內外藝術團體和知名人士收藏,在國內和東南亞地區有一定影響。藝術傳略入篇《中國當代美術家、書畫家漢英辭典》(山東版)、《祖國萬歲》、《中國現代書畫名家精品潤格》(成都版)、《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北京版)、《中國名間名人錄》(東北版)、《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列詞典》(中國華僑版)、《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博覽一書》(陝西版)、《當代文化卷》(中華人物辭海)、《中國美術名家名作選集》、《聚焦中國》、《巨人足音》等。汪國島先生以聖“讀萬卷書、行萬襄路”為人生高標,30多年來足迹遍布祖國名山大川。潜心紫墨齋,躬耕不已。汪国岛作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