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性情的融合
——读孙学艺花鸟画作品
文/刘大为
花鸟画作为传统画种,与人物、山水一样,在近百年的文化震荡中,发生着审美取向的嬗变。无论在图式、章法、笔墨上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然而一代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的远去,似乎带走了一代国学的深厚背景,时至今日,新一代大写意花鸟画的重要画家也已跨入60岁以上的门槛。他们或继承、或出新,随着国运昌盛及文化产业的兴起,也可谓占尽风光。在上述60岁以上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之后,我们惊愕的发现,大写意花鸟画家后继乏人!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花鸟画对传统文化修养要求高、出新难度大不无关系。但在近期结识的画家中,孙学艺却是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的一位佼佼者。他默默无闻,30年如一日刻苦磨砺,终有自己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目。
传统花鸟画的题材比较固定,这可以使表现语言走向精致,但也最为可能使表现语言陈陈相因而失去生动性。因此,开掘新题材就成为大写意花鸟画创新的重要途径,孙学艺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不断在题材上有新的拓展,并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技巧。他的创作非常重视技巧、技法,非常重视技艺的完美。中国大写意花鸟画需要高度的概括、提炼。因此,必须用心灵去作画,但是仅有思想而无技巧也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孙学艺花很大的精力去锤炼自己的笔墨技巧。他用笔讲究笔力与笔致。所谓笔力即着笔有力度,有深度,经得起品味。所谓笔致,即用笔自由、率气,有变化、有韵律;孙学艺善于运用笔的轻重缓急及点线面的交替变化来创造美感;他还善于在勾皴擦点染中充分发挥水墨的偶然性,因为墨的浓淡干湿都是通过水来表现的。孙学艺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以他自己深厚的书法修养,对笔墨的语言内涵做了深刻的理解与灵活的运用。他以松灵求浑厚,以韵律求通达,在随着挥写中把对自然花鸟印象和主观情境相融合,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审美意识及性格特征。
孙学艺的画随手拈来,意到便成,得心应手。唐代画家王维曾以其心法传之于张璪,张璪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者谓其画:“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已遣去技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孙学艺的创作,更多的是中得心源。他把写意的“写”字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写”中把自己的“心”迹化成一幅幅率真灵动的花鸟画作品。
清人王原祁说:“笔墨一道,用意为尚。”孙学艺的意在于他不仅有意,而且意中有理、有情、有法,这使他的画呈现出一种大气与灵气,这对孙学艺来说,是一种性情的流露,是一种生命的展现。
居高临下
——评孙学艺画鸡
文/邵养德
尽管陈新民不是画家,但他交游很广,结识了不少著名书画家,牵线搭桥,疏通关系,使互不相识的书画同仁结为良师益友。最近他由山东为我带来《孙学艺书画集》一册,我手不释卷,聚精会神地欣赏一幅幅的瀚墨奇葩,它那激动的意象引人“通神”,它那精到的意念诱人“畅神”,它那清新的意境令人“忘神”,——我眼花缭乱只以为是一位沧桑老人的遗迹,大为惊讶,随后才知是一位刚过“不惑”的年轻画家,在艺术的执着追求中走出困惑向自由的天地里奋勇开拓,突飞猛进直奔奥林匹斯山……
陈新民希望我对孙学艺的书画的所评说。作为一个退出艺术舞台的隐者,面对80年代崛起的一代“文化巨人”,向来是甘败下风,不敢评头品足。但对孙学艺所画的雏鸡,我想略进忠言,未必贴切,权当消谴。宋代尤袤在《全唐诗话》中曾记载白居易以文谒顾况的故事。当时白居易不足20岁,顾况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置若罔闻,仅对他的姓名进行了嘲笑:“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披卷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时顾况五体投地,自愧不如,惊叹道:“我为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大人物最易失误、失言、失信。著名书画家孙其峰十分赞赏孙学艺所画的雏鸡图,他曾题写道:“学艺画鸡独具一格,可喜也!”收入画集中的雏鸡占有很多篇幅,我很喜欢:《居高临下》——画面为立幅构图,两只小鸡一上一下,四目相对,站在上边的那只小鸡依附于盘根错节的枝条上,居高临下,不可一世,立足于下边的这只小鸡举目仰望,四处空旷无人烟,只有它撒下的粪便散落在无垠的大地上,也许有希望“粪土当年万户侯”!
有充分的历史文献确证:中国人崇拜鸡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鸡在12生肖系列中排行第十地位,高于狗和猪。出土文物中有很多陶制的鸡,始于秦汉时代,至于绘画中的鸡,至少从明代以后受到重视,到了近代画鸡的名家层出不穷,任伯年和徐悲鸿奠定了鸡在画坛的地位,齐白石的小鸡空前启后,王雪涛的千古绝唱,至于孙学艺的小鸡,虽不能与古人相提并论,但“独具一格”也难能可贵!
画鸡分为公鸡、母鸡和雏鸡,各有千秋。公鸡象征“名功”——“观象通神”;母鸡象征“富贵”——“澄怀味象”;雏鸡象征“自由”——“得意忘象”。
画鸡也分为“南宗”和“北宗”。南方人崇拜母鸡,据彝族民间传说:世界开始时,世界上只有两只母鸡,一黑一白,各自都生了九个蛋,黑蛋孵化出男人,白蛋孵化出女人……要是一个姑娘爱上一个男子的时候,她绝不会看出他的缺点来。
北方人崇拜母鸡,又称“金鸡”或称“雄鸡”,尤其对红公鸡更为崇敬,它可以消灾消难,驱鬼辟邪,把白公鸡放在棺柩下即为“守护神”。大红公鸡的冠高高耸起,洋洋得意,“冠”——“官”相维,表示官运亨通,因此把大红鸡作为礼品,送给大官贵人,表示“又红又专”——“雄鸡一唱天下白”!
雏鸡五颜六色,黑白不清,公母不明,所以它保持了自身的“统一性”——“天人合一”,超凡脱俗,最具表现力,富于审美情趣。
公鸡属阳,母鸡属阴,雏鸡则是阴阳的中和。因此画公鸡要强调“斗”——斗天、斗地、斗人——“斗胆包天”;画母鸡要强调“和”——和睦、和平、和好——“和气生财”;画雏鸡则要强调“情”——“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中错以错劝哥哥”。
孙学艺多才多艺,书画兼长,年轻有为,虽擅长画小鸡,以小见大,居高临下,“登泰山而小天下”,不愧于“山东大汉”,书画大作,大气磅礴,气壮山河,既“清新有味”,又具“大师遗骨”——“人世间,只有灵魂才是不朽之物”!
(作者是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美术理论家,多次去日本等国讲学,深受赞扬。)
画家孙学艺的花鸟画,近几年来无论是笔墨技艺,或是构思创意,均显得日臻成熟。除了他繁忙的执教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他对国画花鸟勤奋地创作和潜心地研究之中。我很喜欢学艺的画,似乎对他的画鸡之作更加情有独钟。
学艺画鸡,或以浓墨放纵,或以淡彩点染,或写雄鸡捕食,或作群雏嬉戏等等,均可达到挥写自如,泼墨酣畅,穿插有致,为拘绳墨,浑然天成之境地,不乏有佳作问世。
学艺画鸡,尝以竹、藤、菊、石诸景物,散布和穿插其中,凤舞扶摇,纵横交错,颇是得体。画面中千姿百态之鸡的形象,神形兼备,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使得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跌宕起伏,妙趣横生,有着一种诗一般的意境美。
学艺在学生时代就十分刻苦,终日速写本不离手,苦学苦练造型能力和用线的功夫。自迷上花鸟画后,就直追吴昌硕、潘天寿诸大家的笔墨,后又偏爱扬州画派诸家的风范,此后又对历代诸名家之作作了全面、系统地揣摩和研习,力求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有人说:“人之竞争,初拼技巧,再拼学养,最后拼的却是一眼看不见的人格。”此见解十分精辟。我想已步入不惑之年的学艺君,自会明白其中之奥妙。
——高潮(作者系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校长、全国著名装饰画家)
试论书画同源
文/孙学艺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基本象形文字起源于直接图摹所指事物的形体结构特征,“依类象形”、“因物构思”,实际上就是一种原始的绘画,包含着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可见书画本乎一,只是当书、画成了两门各自独立的艺术之后,书、画才一分为二,故称“书画同源”。
中国的书法强调对于宇宙、自然“道”的体悟,对万物形、势、神、意的吸引与把握,注重于情感、学养、气格的抒发,着意于线条与笔墨独立的抽象表现情趣,而这些正是传统中国画发展成熟过程中孜孜以求的。在对笔、墨、纸的关系上,在空间造型意识上,在虚实、形神、,情理、中和等一系列美学范畴上,中国书画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都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都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确证书画同源。
中国的书画同源于民族的空间造型意识与宇宙生命意识,同源于中国人独特的抽象理解能力与表现情趣,同源于中国特有的艺术工具所潜在的独特艺术表现力。这个“源”是一个有着众多层次、不同分支的有机结合,并随着外来文化的渗人民族思想意识的递变而变更发展,这个“源”使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一帜。中国书画历来融于一帧,不管以何为主,都重在精神内涵、风格气质的相投,即使有诗的参与,也是务求意境与情调的统一,表现了艺术内容的相互融合。
“书画同源”并非要把书和画硬扯在一起,或者把绘画搞成书法,或者把书法搞成绘画。书与画是中国两门独特的艺术,属姊妹范畴。对于书画同源古今都有评说,唐代末年,书画理论家张彦远一再提到书画相通的道理,他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后来宋代画家陆探微作“一笔画”,气势贯通连绵不断,进一步体现了书画在笔法上的相通。元代书法家赵孟频的题画诗中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解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清代画家石涛也说:“画法关通书法律,苍苍茫茫率天真。不然试问张颠老,解处何观舞剑人。”以上论述,都阐明了书法与绘画同出一辙,从创作与评论的标准来看,书法与绘画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
从工具上看,笔、墨、纸、砚不仅是书法的工具,也是绘画的工具,尤其是毛笔和墨都互为参用。毛笔的主要特点是柔软而有弹性,因而能变化出粗细、刚柔、顿挫、干湿、浓淡等种种不同形态和意趣的结构与点画,既适合于汉字的书写,同时又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力。在运笔方法上更是灵活自如,出神人化,如中锋、侧锋的变换,都增添了书法和绘画的气韵与意趣。从章法与线条来看,国画的构思也与书法有共通之处。南齐谢赫创立的“六法"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四条准则,表明书法和绘画是一致的。
我从事绘画近三十载,近几年又迷上了书法,作画之余练练隶书、篆书、汉简及行草,对我的绘画大有裨益。我在艺术实践中深深感到,中国书画艺术要想来一个大的飞跃。必须在二者上狠下功夫,花大力气,使书画艺术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