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李庆海先生印象
许烟华/文
与庆海先生同居一座小城数年,他的大名早有耳闻,但相识却是最近的事情。前不久的一次文友聚会上恰与庆海先生相邻而坐。在我的印象里,艺术家大多是放荡不羁的,即使单从外表上看,也应属于像马未都先生所说的“与头发较劲”的那类人。然而那天庆海先生言语不多,谈吐得体,对坐中老少尊重有加,一幅学养深厚的大家风范。说起来很有意思,见惯了“长发”“秃头”的我,恰恰因为庆海先生的不另类,反而觉得他有点另类了。
之后的几次交往,让我走进了庆海先生的艺术世界。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一份天才的事业,不是倚仗后天的学习,而是源于先天的本性,冥冥之中艺术之神的引领。小时候,庆海先生跟着姥姥一起生活,姥姥是一位民间剪纸高手,普普通通的红纸在她手里,折几下,剪几下,打开就是一幅精美的作品了。那时候生活困苦,对每一张红纸也格外珍惜,每次剪完,姥姥舍不得扔掉,就粘贴在炕头上、窗户上、墙壁上。时间一长,家里到处贴满了栩栩如生的小猫小狗小兔子。这些简练的线条、夸张的造型装点着庆海先生的童话世界,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上学的时候,庆海先生俨然已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小画家了。课间课余,随便捡块石头树枝或是粉笔头,就在青石板上大画一通。小伙伴们围在四周,眼睛里写满了赞叹和惊奇,也让庆海先生感到了自信和得意。于是,高高低低的农舍旁,稀疏虬劲的大槐树下,到处流下来他涂鸦的“墨宝”……
庆海先生发表的第一幅作品是漫画,我想,庆海先生喜欢上漫画,或许是童话的那些剪纸多年以后在他记忆里的恢复与重生。从在《湖南日报》发表处女作《不安分守己》开始,庆海先生一发而不可收,在全国各种报刊累计发表漫画千余幅,多次在意大利、韩国、比利时、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获奖。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赛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漫画大赛之一,有国际漫画界的奥林匹克之称,仅在此项赛事中,庆海先生就先后斩获过三次佳作奖、一次优秀奖,这在华人漫画界亦是不多见的。1985年,他的作品《懒惰的蜘蛛》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他和同为画家的女友冯岩一同观看展览一同旅行结婚,着实享受了一把“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甜蜜。
漫画靠绝妙的点子取胜,以简洁的画面传达思想,以达到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庆海先生的漫画,继承了传统漫画的含蓄和深刻,闪烁着智慧与幽默的光芒。看似简单的三言两语、三勾两抹,其中蕴含的信息与韵味却远非时下流行的卡通漫画可比。我曾经欣赏过他的一幅作品:一片草地上一群齐头并进的牛正在吃草,远处一头瘦弱的小牛默默地守候着属于它的那一线生机……作者想告诉人们什么,每一个读者都会在心中思忖---或许没有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
正当漫画界对这位青年人刮目相看、寄予厚望的时候,谁能想到,庆海先生竟然闭门不出,一门心思鼓捣起黑陶来。
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岁月流转,黑陶在当今依然散发着高雅气质和诱人的魅力。欣赏这种古老艺术的大有人在,但能够亲手制作并取得成功的却寥寥无几。黑陶制作不仅需要作者有精到的绘画功底,而且在制作工艺也不允许出现半点差池。以可塑法为例,就有选料、球磨、压滤、真空炼泥、陈腐、拉坯、干燥、修坯、压光、刻制、磨光、干燥、烧制等17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的疏忽大意,都会直接导致作品的失败。为了掌握制作工艺,庆海先生多次到山东章丘、日照、浙江良渚等地访师法学艺,一头扎进了那个远古时代……
时至今日,庆海先生仍然难以忘记第一批黑陶烧制成功时的喜悦和迷惑。当然,三窑精心制作的陶胚经过一天一夜的烧制无一成功,他认真地反思每一个环节却查找不出失败的原因,郁闷、沮丧和无奈纠缠着他。当他忐忑不安地打开第四窖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十多个完好无损、光亮如漆、声如钟磬的宝贝出现他面前!成功了!他的眼里顿时蓄满了喜悦的泪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前面三窖怎么就一个也不成?莫不是真应了那句古话:功到自然成?
伴随着成功的喜悦,庆海先生创办了滨州第一家陶艺工作室,让黑陶艺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他的作品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纹饰与造型、色泽与形象和谐自然,不仅得到内地藏家的喜爱,而且吸引了不少台湾、新加坡的客人慕名前来选购。家人、朋友都为庆海先生的成功感到喜悦,正当所有的人认为庆海先生将在这一传统艺术领域大有作为的时候,他又一次做出了惊人之举----转而寄情山水了。
大山里生长的庆海先生从小就喜欢石头,喜欢大山。大山净化了他的灵魂,给了他开阔的胸襟和高瞻远瞩的胆识。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充盈着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自小爱山恋山的庆海先生转而潜心于山水创作,也是得天意、顺心性之举了。
历史悠久的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独具表现的艺术语言,如何凸显鲜明的个性、独特的画风,成为无数画家创作追求的目标。庆海先生牢记“师法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经年独行于北方名山大川、莽莽林海,无论是“阅尽人间春色”沧桑燕山,还是壁立千仞的巍巍太行,还是神秘莫测的青藏高原,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草莽参天、峰峦纵横、深谷幽泉、高天归鸟,这苍茫壮阔的自然景象,正是庆海先生追求的独特的风骨雄魂。
他把气势融入他的山水。他的作品渗透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山的风骨贯穿于他的作品始终,大美的境象超越了时空的局限,与崇高的精神融为一体,使传统的北派山水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与宇宙人生的契合。读庆海先生的山水画必须要做好准备,不然很容易被扑面而来的大山击倒。那种气吞万里的势态,粗砺、厚实,夹裹着暴力和侠气,让读者的身心受到重击、重压,产生极度的震撼。
他把墨韵引进他的山水,根据自然、理法,或浓或淡、或大或小、或错或落、或虚或实、或开或合,有实到虚返虚入浑,灵活多变,幻化无尽,不仅烘托出线的强劲与含蓄,还造就了气势与氛围,深蕴着画家朴素的大山恋情。更为可贵的是他能把重墨画的飘逸,能把精微画的坚实,能把密集处画的空灵,他既可以像一些大写意画家那样一挥而就,而更多的时候画得沉稳而缜密,表达出他的那种平和与谦恭的心境。他把色彩绘入他的山水,突破了传统文人画“水墨为上”的疆界,充分发挥国画的古雅清淡,或层层渲染,或点铺去色,其色不碍墨,墨随色运,色墨相融。
他把云气吸进他的山水,让高山大川浮游在一种瑞气的意境中,他所有的景物若实若虚,忽隐忽现,如形如藏,他让云雾在山巅笼罩、在林间环绕,产生云蒸霞蔚的效果,那天高地阔的境界,那排山倒海的气势,那浑厚苍茫的意象,皆与云气和想象一起飞升。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庆海先生从一名优秀的漫画家转为黑陶艺人,又高扬中国北派山水的大旗,漫画之奇妙,陶艺之雅韵,山水之雄浑在他的作品中融会贯通,让他的作品气韵灵动,大气磅礴。近年来,庆海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中屡屡参展、获奖,并被社会各界广泛收藏。艺无止境,庆海先生还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跋涉着。我想,正是由于庆海先生,还有那些与庆海先生结伴同行的人,让这座小城变得有性格、有品位,有生命,才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一点别样的味道。
写于2011年2月渤海之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