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 青
甲午季春,应友人之邀,相约游庐山。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晚入住庐山脚下白龙山庄度假村。此处有亭榭、流水、奇木异花、溪流潺潺、山鸟相闻,一座座木质结构的小别墅或于乱石间、或于丛林中,古朴典雅、幽然闲适。立于木屋之阳台,可观山景,亦听流泉,时而花香扑鼻,时而百灵争鸣,自有隐者自怡悦之感。因白天旅途疲累,再加之明天一早要上山,我们便早早入睡。时至午夜,忽电闪雷鸣,狂风怒吼,倾刻大雨磅沱,雨击屋顶,似重锤击鼓,轰鸣聩耳,山泉咆啸,似万马奔腾,憾天恸地。我入睡不得,恐有泥石流和山洪来袭,一扫夜阑卧听风吹雨之雅兴。子时刚过,风歇雷停,雨声渐小,恐惧与不安也随之 散化,倦意又起,复睡入眠。晨起推窗,微雨拂面,清气扑鼻,宿雨洗去山面尘,山石光洁,草木浓郁。晚醒友人,整理洗漱,简单吃过早点,在导游的引路下,直奔庐山景区东门。购票、验票、入景区、乘观光电瓶车至登山入口。拾级而上,开始了我们庐山之游。
山壑中的风是没有固定风向的,撑起的雨伞也难挡从四面飘入的雨水,我便又穿上一件雨衣,心里才觉踏实。古人早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感受,此时此地怎一个“湿”字能解。南岚北峰,西岳东峦,我也登了不少,或是实地写生,或是观光游览,但于风侵雨袭中登山实属首次。
石级沿沟壑而上,时而平缓,时而陡峭。一路上有山亭、回廊、木屋随处可见,走累了可以在此歇歇脚,雨大了可以在此避避雨,可见景区管理处以人为本的良苦用心。
山泉沿山势而下,因地势有落差,飞泉、瀑布随处可见,且飞流湍急,万壑竞鸣,可谓山中一夜雨,树杪千重泉。泉声、风声、雨声交织如雷,同游相聊,需大声才可听见。登山的路依峡谷沿山势而造,多有石桥相连。桥的设计也独具匠心,一桥一型各不相同,一般设在水面阔、水流急的地方,既方便游客行走、又增加了山中景致。径幽景美,意忘却了我们还置身于风雨交加的路上。更有趣的是这边雨水如注,而山那边阳光灿然。飘落的雨丝在阳光的照射下,光亮耀眼。真正体会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的景致。
随着山路渐高,雨愈大、风也愈大,泉瀑的流速也更大。不远处的山崖不断飘出水雾,似琼浆玉液,借风拂面。又上了几层台阶,抬头忽见飘水雾处乃一大瀑布,此瀑布分为三段,谓三叠泉。或因山雨之故,瀑布的水量很大,再加之落差也较大,吼声憾谷,溅的出水珠被风翻卷得水雾弥天,慰为壮观。难怪李白望庐山瀑布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叹。立于瀑前,欲有被风吹倒之势,似有被水贯顶之虑。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驻足于此,留下千古绝唱,遗下惊世墨宝。千百年来山如斯,水如斯,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们赏着古人赏过的景致,我们听着古人听过的瀑鸣,但不能如古人所悟,撰文作画亦不能入其堂奥。此境愈优,物愈丰,心却愈空也,故治学处世亦步古人后尘。
没有纸笔写下其景致,我便用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下此奇观,以备日后创作素材之用。风急、雨大、水雾多,此处不能久驻。但往上,山愈陡、路愈滑,今天是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福了。和友人相商,便就此下山。天公似乎在给我们开玩笑,下行至半山腰,雨停风歇,骄阳高照,唯瀑喧不止,倒是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此时游人渐多,上山的人们看着我们如此装备,似有不解,但雨中游山之趣我们自知。
此次庐山行,游山、听泉、观瀑、沐雨、听风,虽苦心志、劳筋骨,但奇兴异趣足以铭心,故撰文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