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艺术市场的杨越艺术
文/刘建伟
世传,画如其人,人云亦云,皆以为然。多年以来,每观杨越不多的画作,各帧之中,总是显露着多样的灵动和撩人心扉的直觉智慧。
我在想,在作品和作者之间,杨越的艺术活动,给人更多的则是颠覆的感觉。于是,反称杨越人如其画倒更贴切。
画如其人 ,往往是一种面貌或方式反映的作者能力:人如其画,强调的却是作者以独立的生命体验,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直觉感悟创作的一种即情即景的画卷。这种因感而生,笔随意出的创作情境,更多地体现着画面从作者无形之境到有形之境的移情状态。杨越其人、其画,正如此。
在此,我们可以对画界太多的重复之作有了一个新的解释,即在绘画作品的评价中,常常习惯地把陈陈相因的雷同之作以画如其人褒之。结果,就把一个作者程式化的努力给予了特殊的认定(实际是一种模糊认定),而对取向艺术多变的独到创作视若无睹。这种对一个中性的误解,其直接带来的艺术伤害,就是抹杀了成就一个真正画家所应有的活泼、灵魂、多样、可变等等直觉的寻美历程。另外,画如其人还可以解释为此画如彼画。持此识者,无疑会给画家的创作带上枷锁,并由此形成画家的自我限制。相反,人如其画对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催动,恰恰是把画家置于一种不能稍有停歇的状态。杨越在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积累中,赢得的正是第一视觉的感动,从而意气风发地在多变的、浪漫的描绘中塑造着各不相同的艺术形象。
时下,艺术审美,标准多出。世称见仁见智。其实,观众面对同一画作可以产生的共鸣,可能和作者具有同一性,更可能以其自身的阅历为作品注入个人体验,从而产生另一种独立的感动,甚至,那种感动和作者的创作初衷毫不相干,其实是一种不共之鸣。
然而,观者任何内心躁动,都离不开作品的牵动,那必是些微的不安和慰藉。观杨越之作,无论是多以小鸭题材创作的仪态万方的形象,还是近年新疆之行回来创作的系列新疆即景,其象外之形召唤出的那种美意,皆属感而应之,动不失时之作。
众所周知,捕捉大自然稍纵即逝的瞬间,本是摄影家的功夫。这里,画家从容地信手拈来,似乎不欲而得,却用彩笔凝固了自然界生灵物象的精彩瞬间,反而让人在画家匪夷所思的创造中,意外地得到不能回避的感动。它再不是刻意象征什么,隐喻什么,引仲什么的爆发中,烘托出画家第一视觉的艺术魅力。杨越之行、之为,正如此。
近年来,画家的作品所以在艺术拍卖市场得到收藏家持续的追捧,显然是和画家二十多年来积柔而刚、积弱成强的艺术潜质休戚与共的。是故“夫唯道,善贷且成”。
(本文为《瀚海拍卖公司•杨越专辑》拍卖册“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