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笔写出虬龙木、老墨泼开二米烟
——癸巳深秋南岳衡山写生记
——王林青
久去太行,看惯了铜墙铁壁、峭崖险峰,也想领略一下南方烟雨氤氲、林郁岭秀的风姿。前些年也曾 光顾过江南的灵山秀水,但都是以观光之客,只得走马观花之效罢了。
近两年,弘瑞道友多次建议,南岳衡山有庙宇楼台、奇木怪松、雾漫云绕,亦是写生之佳处。几次欲往、总因琐事相绊,未能成行。癸巳之秋,由几位画友提意,抖生写生之念。此正值弘瑞友离京家憩,相约晤面,我言其意,他不顾体惫,愿为我们明向导路,故南岳之行便于2013年10月21日成行了。
经汽车、火车的几次辗转,我们一行便于22日上午进住南岳老圣帝殿。老圣帝殿座落在天柱峰之南的文殊峰西侧半山腰,它是把祭圣帝和礼佛祖、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融为一体的寺院,门前有五百多年树龄的古槐、有万古衡岳第一钟,寺内外有龙泉、寿泉相呼应,地处佳境,历史久远,香火旺盛自不必说。圣帝殿的住持登持师傅与弘瑞笃交,见了我们甚是热情,亲自驾车接我们入山,并把我们的吃住安排得妥妥当当。弘瑞友因厦门有展览之务,把我们安顿好第二天便忽忙飞往厦门了。
入住寺院,守佛门规矩亦是必然。我们便以居士的身份参加他们的早晚课。晨有寺钟惊梦,晚有梵音入眠,听经、拜佛、悟禅当为日课。对于我这个于佛学无知的门外汉,倒也融入了其中,也略知点佛法禅道。一日晨起,得诗一首:
晨钟惊梦人,梵音涤胸尘。
万般尘缘痛,皆化伴山云。
南岳之行最重要的收获便是目睹这里的奇木怪松的尊容,当可面觑对写。
初写南岳之景,总想树木、山川、建筑尽收笔底,却难得佳构。我换了一下思维,这里的山体多植被,难写其结构,而这里树木奇绝古逸,寺宇殿阁各尽特色,何不着墨于树木、宇阁。可能是因为我们借宿于寺的缘故,我们的写生地点也多选在寺庙、道观附近,一是中午的伙食好安排;二是这古寺周围古木参天、意趣盎然。
福严寺有几棵一千多年的银杏树、树冠弥天,树身足四人合抱,枝丫繁茂,倒也映衬出福严寺的古老与苍桑。进入寺门,诺大的院子立有一棵五百多年的罗汉松、卓尔不群,其姿如罗汉祈福,威而不严。由此我也想到,古今绘者画古松多以鱼鳞皴画树干,吾师范扬的红衣罗汉画中的松树多以长短不一的曲线勾勒,今睹此松,才解其迷,原来自然界终有其蓝本可鉴。幸览之余,我也用水笔勾出庙门,当也写下此罗汉松为证。
同一树种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姿态。同是南岳马尾松,若是长在光照时间长、水分充足、但少被强风所摧的地方,它必长得秀逸高迈,仿佛饱读诗书的高士于山中翩翩而行;若生在绝壁陡壑,又多狂风相加,它必虬枝横生,似龙腾霄,象武士怒目狂吼,剑拔驽张,透出与自然抗争的坚强与倔强。南岳半山亭处有一玄都观,观前数十米有多棵古木苍松,沿石级下行数步,便可观松林全貌,或仰或卧,或直或曲,吾视之激动不己,遂展纸吮墨,便将视野中的古松涂于纸上,用时近一天,得稿一张,欣然命笔曰:尝于宋人画中见古木苍松,今于南岳睹无数奇木怪松,叹古人师造化之功和自然神奇之力,我以古人之法,写其造化,得斯稿也。
南台寺亦多古木,多不奇特,但其建筑与舍利塔相得益彰。观塔、游寺不觉近午,于寺中与众僧人共尽午餐后,我们便在寺门前选好位置,展纸舞笔写将起来。画建筑物,我师范扬是高手,不论对象多么复杂,他总能用粗细、虚实的线条精准概括,惜吾师未前来不能耳提面命,我也只能依老师课上所授在卡纸上舞笔弄墨起来。因平时对建筑物写生较少,此幅画稿未尽我意,究其因,被实物之形所囿,着眼于结构与透视,不能放笔直取,此病今后定当克之。
听本地人说藏经殿周边古树甚多,且形异貌奇,亦为写生之佳地,因离我们有近十公里的山路步行,甚是费力耗时。忽有一天,庙里有位师傅说可以安排一部车接送我们,藏经殿那是必去不可了。
一到藏经殿,我们先把周边的景致浏览一番,果然不虚此行。大片大片的古老森林郁郁葱葱,虽己深秋,没一点“自古逢秋悲寂寥”的萧索,倒有“空翠湿人衣”的感念。我们沿石级而入,体会曲经通幽的惬意,一步一景,什么摇钱树、连理枝、同根生……等等,因树而留下的典故比比皆是,或枯或茂,或奇或怪,美不胜收。一时间自觉是隐贤雅士于幽境处寻佳句,持杖藜而行歌。良辰美景不应虚度,拿出纸笔为这些奇木灵树摹形造像,一天得稿四幅,为这些天写生之最。
多日游写于这美丽的山川,未觉困倦,直到我们计划返程的那一天,大家还恋恋不舍,因为我们预购的是午夜十二点以后的车票,完全可以画一天再走。天公很作美,那天晨起做完早课,忽起山雨,雨下得很温柔,怕是惊扰了我们这些即将启程的远路客人。随天空放亮,雨也渐停,寺钟荡谷、梵音绕松,山雾突起,或弥罩山林,或浮游山坳,恰如水墨淋漓的山水画卷,还等什么,我迅速回到房间取来画具,对景写之,以饱笔淡墨泼下这变幻莫测的神奇景致,也让我体会到如何处理画面中的虚的问题。面对此境,又让我这个不谙诗理的画人诗兴大发:
山僧早课勤,微雨深闭门。
云起锁远岫,雾生淡山林。
这天我们没有远离圣帝殿,我除画了张南岳烟雨图外,又随处勾了几张速写。要回家了,我们收拾着行李,同时也在梳理着心中所获,行囊是满满的,而心里的收获也是满满的。坐在下山的车子上,南岳也离我们越来越远。回望衡山,颇有感慨:
踏破芒鞋湿透衫,披星迎日寻遍山。
苍笔写出虬龙木,老墨泼开二米烟。
衡山,我们还会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