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心斋随笔(六) 时间:2013-8-27 14:20:39 点击次数:3941 |
石 缶
艺术创作是作者个体修养程度的展示,尽管积累大量生活素材,关键在于“君臣佐使,配伍得当”之妙用。
文人雅士的幽默与智慧别有洞天。在一次全国文代会期间,黄永玉先生身体好,像顽童一样,爬楼梯飞快。启功先生拄着拐杖在后边对旁人说:“这小子快得像兔子!”黄永玉听到后立马回头说:“你想和我赛跑吗?”
孤独之中的艺术之路,就是另辟蹊径。见不到别人影子的路程是孤独之旅,孤独不是踌躇的徘徊,那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情怀。
经典的价值,并不在于华丽的外表和词藻,其关键核心在于牢牢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命脉,注重逻辑,至关重要。
《红楼梦》描写的黛玉葬花,是作者曹雪芹的人生情怀感悟。既然花开就有落,何必开呢?这其中渗透的“化境”与庄周梦蝶不谋而合。成语中有“走马观花”,其本意姑且不讲,暗中道明感悟体验的程度。佛家禅中有“花非花”,也是关于“物化”之典范。 “化”就是变化,“道”是变化之中的规律,“观化”意在依据事物发展规律对变化之中的事物所进行系列研究。变化的参照物就是时间,任何事物都是在时间的分秒监督之中发生着变化的。变化的潜在能量很大,不可估量,小到无法感知,大到撼天动地。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就是世界观,关于世界观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术说法就叫做辩证法,关于研究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学问西方叫做“哲学”,东方称之为“道”。
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之精髓就在于“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绘画的意义旨在借物传情达意,关键在于传“神”。借真物,传真情。传情达意才是绘画的真正目的。单凭“似”且无“意”,就是标本,或者“意”比较疲软,叫做“媚俗”,不是中国画的主旨。无“意”就是没有明显的定向心象,就是无话可说。凡是能够以语言文字表述的事物一定不要运用绘画方式表述。“文之极也”就是中国画的坐标!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有“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之妙论,主张废话少说,意在注重推敲绘画语言运用准确恰当的慎重态度,应为万世之箴言。
资格,是世俗之中的傀儡。任何时期有谈资论格者不乏其人姑且不论,当我们站在历史大背景之下,试问:有谁够份来为前期历史之中的伟人、巨匠、贤达颁奖呢?无可厚非:功利时刻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资格何处有?牧童遥指是前人。
临摹中国画的历史经典之作,对于每一位画家个体而言,意义相当重大。其一,要写欣赏感受。作为欣赏来说,观察得再仔细、领悟其中的道理再深,其时间速度也没有临摹慢。其二,要写临摹体会。既然速度放慢了,观察、研究、推敲的也就比较细致,因为弄不明白就没法下笔。其三,要反复临摹,认识的深度就会不断纵深。这就是善于总结的方法。要善于总结历史经典的妙处所在,要善于总结自己面对历史经典通过实践认识之后的收获。要点有三:一是领悟把握画面整体的灰度。这个度,就是衡量自己以后创作绘画作品的标准的尺子。二是熟练掌握经典里边的精湛技法元素。这种基本元素,就是绘画之中所必须运用的关键文字和词汇,也是自己在绘画之中传导抒发情感的媒介语言。作为这种语言来讲,逻辑性越强,其个性面貌就会明显,尽量减少画面之中的废话。第三更为关键,就是经营位置。世世代代许多画家艺术命运的高下之分皆由此而节节败退。经营位置是有法可依的,运用是宽泛灵活的,有穿插,有对比,有生活,有巧思妙想,最致命的一点就在于个体综合素质的修养,是胸怀气度的展现。
于古人面前,吾辈没有资格赞美自己聪明。大凡招摇过市之流,祖上很有可能穿过“皇帝的新装”。我想穿,痛惜祖上无名份,未晓得,究竟哪里讨“新装”!
仁爱,就是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所至。大公,就是有着博大宽广的胸襟,着眼于人类群体和睦共处的整体观,将仁爱之心赴之于行动之中。相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将名利之心驱使灵魂,贪婪索取有加,胸怀狭窄,与凶禽猛兽寄生虫无异,这就是自私。不知人类生命的意义之所在,枉为人世,空悲切!
法度,是大家共同认可、共同信守的无形规矩。这种规矩,其实就是一种“幻相”,世上任何物质形态都没有以固定的模式存在。因为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那么,被归类的物质形态大致都具有相对统一的存在秩序,可以理解为其具有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这样一些主要特征通过人的意识反映,使这种“幻相”被误判为比较概念的“实相”。由于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处于生存习惯的方便,假设的大致稳定状态模式或问题,多得简直无法统计。所以说,“实相”就是“幻相”。然而,绘画是借物传情达意,无法不表现事物形态,运用自身特有的语言空间,假借“实相”来突出表现生活当中幻而不实的理想世界,这就是绘画关于注重“形而上”的意义所在的最好把握。
慢,可以让人理智,可以静心,使人沉稳,有充足的时间推敲,可以千虑一得。慢中大有神通!
山西有句口头禅就是“走一步,退一步,等于没走!高桌子,矮板凳,都是木头”。放不下是处于想法太多,会出现许多不具体的方向,必然就会存在不确切定向的行动方法,踌躇满怀,于举步维艰之中徘徊。只要放得下,无为而无所而不为。
显山不是山,显水不是水;本来皆虚无,何曾有山水。
我不会讲笑话,只能说说我的切身经历:我养了一只猴子,经过调教倒也有些模样,起码能翻出几番花样来。
有一天,猴子忽然跟我说它想当大师,问我可不可?我耐心地对它说:“你本来就具有大师特征!既然你说了,大师也就当不成了!”它眨眨眼睛不解。我于是就语重心长地告诉它:“大师一般都是造化极高的,且在死后别人才有可能这样加封它,你想找死吗?”。它很自然地晃晃脑袋。我鼓励它说:“那你还是好好活着吧!”
到现在不知道它是否还惦记着成为大师的心事?
中国画最高级的主要元素,皆来自汇集于画面之外的铺垫。蕴藏在画面之中的含蓄,并不是复杂得让观者苦涩难品,绘画语言逻辑性越强,就会更容易与观者产生共鸣,使之所品出的味道与自己表达的思想能够还原一致。其作品的味道浓淡程度,取决于作者自身的画外之功。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山路,在那四英里之遥的营区里,逐床查看伤员,战士们称她为‘提灯女士’,当她来临时,大家 挣扎着起来,亲吻她印在墙壁上那修长的身影,然后再满足地回到枕头上。”这就是经典的“壁影之吻”。为了表彰她们以特别的献身精神和勇气,为伤、病、残疾人和那些健康受到威胁的人们,那忘我的服务和取得的优异成绩,1912年国际红十字会批准设立“南丁格尔奖章”,镀银的奖章正面就是南丁格尔肖像,背面铭文有“永志人道,慈悲之真谛”。这不仅仅是“白衣天使”的典范,也是普天之下众生之所望。现如今,医疗领域居然偏离了这样崇尚人性的基本原则,甚至跨职业疯狂敛财,令古人惋惜,令自己汗颜,令后人耻笑!但愿纯洁神圣的灵魂啊!驾驭着人们能够活动的躯壳赴之于行动吧!让美好世世代代常驻人间!
音乐之中,随着旋律的逐渐展开,凡是由平缓到提升、由舒展到跌宕起伏之间,必然有着简短的节奏重复作为铺垫,这种重复所产生的平缓,像相声段子里边的“抖包袱”,从心理学来讲,是有意识地制造试听疲劳,以产生简短的错觉,无形之中为后面大的起伏产生反差,这就是音乐艺术的妙处所在。与中国画巧妙运用对比同理。
中国画的要点在于:入笔要高古,出意要新。前者意在强调传统文化加技术技巧,我们当代在文化传承以及中国画的笔墨功力与古之经典相比较,相去甚远,进一步研究传统文化,提高认识传统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才有可能吸收消化更多营养。后者意在强调传统文化加个体立意,“成教化,助人伦”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派生的非常高尚的传统审美要旨,作品出新的致命点在于原创性的量究竟能有几多,这就是个体修养的总和。
孟子有两句话就是“不虞之誉,求全之毁”。世人都有空虚的一面,虚荣自然是少不了的。就虚荣而言,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来自于莫名其妙的因素,就是意料不到他人对你的的褒贬,“不虞之誉”讲的便是意料不到的恭维。恭维有两种,一是真诚敬仰的流露,二是阿谀奉承的表面形式。因此,褒贬也是由主观与客观利益及认识能力而区分的,既微妙,又复杂。其二是自我私心所愿,欲望所求。以自我为中心,努力维护自我利益,瞄着筛子般的奇怪眼神,过滤来往;攥着自我欲望刻度的利益尺子,反复衡量四周高矮、长短、胖瘦,很少衡量自己,其结果也就是“求全之毁”。
在画界有一种说法叫“学院派”,好像是说《水浒传》之中的“水泊梁山”。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体系非常庞大,其厚重无法比拟,学院固然可以提供良好的基础教育条件,但是却不能够提供丰厚的生活学识和阅历积累,出色的艺术家都有着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和积淀,没有年轮的历练,很难成就。受过学院教育固然好,即使出自学院也没必要拉帮结伙而称“派”,没听说过历史之中的大师们有谁受过学院教育?做学问,需要有一种气魄,就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文化素来就是兼收并蓄的开放文化,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主导,将大同之变通,而以就其精华。
楚辞之中宋玉有“曲弥高,和弥寡”,列国时期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宋代苏东坡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李唐有“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明代唐寅有“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现代齐白石则有“知己有恩”。做学问真正高到一定程度,关键在于是否守得住,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安贫乐道,方可治艺。
人类的心态永远都不满足,和谐便是处于混乱之中经过折磨所萌发的一种美好向往。凡是繁荣昌盛的社会,其秩序都是井然的。人类文明的底线少不了经济基础,经济的状态就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基础的社会经济便是病态的发展。人的道德水准底线与经济状况紧密关联。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中这样描写管仲思想:“仓廪(lǐ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禄,礼生于有而废于无”。管子将“礼义廉耻”奉为治国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死后,齐国缺乏维护,天下大乱,史称“春秋战国”。
艺术家首先研究的是学术,并且通过艺术品体现出来,这种创作过程是非常自由的意识形态的流露。许多人搞了许多名目的“艺术工作室”,其实根本就没明白什么叫“工作”!按照指定程式的规定,去完成并非个人意志的程序,且非做不可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赶时髦也应该考虑用词吧!如此词汇跟艺术联在一起,性质就成了艺术变味。如其变味,倒不如称之为“艺术作坊”或者是“艺术工厂”更为贴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