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海洋画创作的思考
自古自今,中国画家一直围绕着是“师法古人”还是“师法造化”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任何一位大师、任何一种新技法的出现及画派的形成都离不开画家所处的生活环境。人们在“师法造化”中不断发现前人未涉足的领域,不断丰富着各种表现方法,不断创新。如果画家的创新没有离开中国画最本质的东西而被后人承认、被历史接受,那现在的创新就有可能成为以后的传统。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画卷,我们很难找到描绘海洋的作品,因此在这一题材上可借鉴的东西很少。古人创作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技法,却无法用来表现浩瀚无垠、惊涛拍岸的大海。西方早在18世纪就有描绘大海的油画家及作品,而中国绘画史上几乎见不到表现海洋题材的作品。即使偶尔有表现水的画作,也是用传统线描来表现。可以说,用中国画技法表现海洋题材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空白。
《海纳百川》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文化的重要性。研究、创作中国自己的海洋绘画,成为中国艺术家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海洋画创作,画家几乎没有可借鉴的东西。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会有无穷尽的创作空间,从而拓宽中国山水画的表现领域。大海及海岸上丰富、多变的景物是画家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
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批以中国画表现海洋题材的画家,其作品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好评。这无疑是中国美术史上画海的艺术开端。
“法无定法”、“无法便是发”是前人对艺术创作的认识,也是对创新者的鼓励和支持。“法无定法”,不是说不要方法、不要法则,而是不能以一加之法代替百家之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搜尽奇峰打草稿”又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只有用心感受大海、描绘大海,才能创造出与之相应的绘画语言。
画家可以从古人、今人的画中来吸取有用的营养,从而促进自己的创作。若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只是一味模仿别人,是不可能绘出好作品的。
《晨光四射》
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国界。当代海洋画家都应有一份爱国情怀,用画笔去描绘一幅幅壮丽的海景图卷――――通过作品,宣传海洋、美化海洋、弘扬海洋文化,进一步提升全民爱护海洋的知识,提高中国海洋绘画的创作水平。
我认为,海洋山水画创作应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审美观。创作时,无论是构图、笔墨、色彩,还是与海洋相关的一些新技法,都应该有海洋的特征。时代赋予我们海洋山水画家的责任和使命是要做勇敢的探索者,要经常到大海边写生、体验,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
海洋山水画创作需要走出自己的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同地域的海有着不同的形象、面貌,我们表现时要注意。不论是惊涛骇浪,还是平静如睡,,不论是春、夏时的海景,还是秋、冬时的海景,不论是搏击风浪的海鸥、海上疾行的船只,还是常年漂泊的海员、辛勤劳作的渔夫,都需要我们去描绘。有太多的艺术语言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这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大海有广阔的空间领域,让我们用智慧的大脑和劳动的双手来开创中国海洋画的新局面吧!
《中国钓鱼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