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街 漫 步 -青年画家梁波侧记 老 冬
盛世太平,百业俱兴;当今画坛,群星璀璨。梁波--冉冉生起的一颗新星,让圈内道家欣喜,令家乡父老骄傲!世纪之交,对他试加盘点,以期熟悉、但都寄深爱与厚望于他的人们,对他有进一步的、多角度的了解。梁波,男,山东新泰人,肖狗,天蝎座。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新泰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市政协委员、东岳画院院长。儿时好涂鸦,“文革”喜漫画,改革开放圆了他的大学梦,二十多年的“苦坐舟”遂了他的画家愿。一九八二年泰安师专美术系毕业后,创作了他从“画”路上的第一幅命题作品《天街》,此后,他笔耕不辍,又几经进修打造,创作思想、艺术修养、技法功底日臻成熟,完善、鲜明、干炼,其人其画,深得四方关注、赞誉;其声其名,广获八方传播、推展。自八五年《未来世界》首次在《大众日报》刊发以来,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参展作品就达八十余幅,并有二十多个奖项斩获。九七年《丁香树》摘得《山东省首届国画人物画展》银奖,近作《海棠. 海棠》又揽全国《新世纪全国中国画画.书法精品大展》银奖。《徂徠徠山之梦》入选由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画三百家》画展。作品《金色年华》参展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举办的《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大展》,同时,被中央美术学院编篡的《今日中国美术》收录。画家传略被刊入《世界名人录》,《生命》、《画室》、《花季》等重彩新作被汉唐美术出版公司载入《当代绘画艺术》宝碘......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岳之首的泰山南脉有座徂徠 山,徂徠徠來徠山的东南麓又唤梁父山。作为泰山家庭的一员,这里虽 无泰山显赫的威名,却有着泰山一样的雄浑、伟岸。深涧秀水,古藤轧松、物华天宝,风光旖旎。古时的“竹溪六逸”曾在此隐居、帝王们封泰山时也必禅梁父山。现代闻名中外的“徂徠徠山起义”又为她添上了重彩的一笔。一九五八年十月,梁波就出生在这山前怀一个不算大山村子里。 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呼吸着绿色的空气,饮甘泉、食野果,山里的孩子在烂漫的山花中、十八弯的山路上追逐喜嬉戏,快乐而倔犟地生长着。让大人们刻骨铭心的“自然灾害”并没让孩子们尝到多少“愁滋味”,无私的大山年复一年地为山里人献上的柴草、清泉、山菜、野果,却给孩子们留下了抹不掉的回忆。 是沾了茫茫徂徠的灵气,还是得了三代教书先辈的遗传,年小的梁波在“劳作”嬉戏之余,越来越热衷于“涂画”。平地崖壁树枝石块成了他的纸笔,涂呀画呀,随心所欲画他想画的一切!后来,他发现锅灶里烧剩的枝条(当时还不知道它的学名叫木炭条)特好用,于是他的“大作”也就涂满了家中的四壁,并迅即扩展到了邻居的屋墙。
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大山养育了童年的梁波,也铸就了他坚毅的性格,更为他将来所从事的事业作了最好的铺垫和选择。 “我多想......” 上小学时,从在城里教学的父亲口中片二拉三地知道了些外面的事情。“我多想进城去读书”--年小梁波萌生了走出大山的第一个念头。知子莫如父,爸爸猜透了儿子的心思,在上三年级的时侯带他进了城。可好景不长,“文革”闹得正乱,学校也停了课,爸爸只好把他又送回到山里。沉寂的大山伴他上完了小学,城里也平静了些,父亲又把他带进了自己任教的县一中,开始了他的中学生涯。 这段时间已到了“文革”后期,大小字报乱贴、传单满天飞已得到“规范”,代之的是“质量更高”的板报、专栏。每个班都有自己固定的一块阵地,各班在数量、质量上比拼,时不常地就被更换。梁波对其中的报头插图情有独钟,又一个“我多想......”时时“闪念”。老师也能看穿梁波的想法?不管怎样,总归是委以重任,让他当上了板报、专栏的“美编”。老师还接受了他的新建议由他担纲,刊出全校第一期全漫画的“大批判”专栏。“文革”荒了他的学业,却练了他的“专业”,所说任何事都包含了正反两方面。 "文革”结束了,太阳出来了。七七年底高考也得以恢复。眼看着身边许多人进了大学,梁波能不动心?三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聚到了一起,抱着“大学校门对谁都敞开着”的信念,用工余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开始了向又一个“我多想......”的挑战。几度寒暑、几多汗水,他们先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伴着一个又一个“我多想......”,作品发表了,参展了,获奖了。有一年在中国美术馆看展览时“我多想自己的画能在这里哪怕最不显眼的一个角落挂一天,不,挂一会儿就行”的梁波,九九年如愿以偿,自己的作品在这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参展,而仅这一年,同样的幸运竟三次降临,可称的上是好事连连了吧...... “ 我选择,我喜欢” 粗知画道者皆知,作为国粹的中国画,笔法上有工笔、写意之分,内容上则以人物、山水、花鸟排序。工笔表现细致入微,自然耗时费力;而人物,用达芬奇的话说就是“小宇宙”,要完整地表现其形、态、情、势,其难度更是显见。工笔+人物,若按难度排座次,非头把交椅莫属!极富挑战性而又执着痴谜的梁波,偏向虎山行,将自己的“专攻”定位在这个“制高点上”。 十年磨一剑。梁波在点、线、润、染中沉浮,一晃就二十年。工夫不负这有心人,这二十年,磨快了他犀利、流畅的笔锋,炼就了他扎实、老辣的功底,这一点,同行们无不交口称赞。当然,其间他也曾动摇,许多朋友搞商品画卖钱、出集子、办画展名利双收自己还在苦行僧般地练点画线。“是自己的选择错了?”“不!”梁波自问自答,“我既然作出了选择就义无反顾,因为我喜欢!”期间他也曾困惑,在“写生与创作”、“再现与表现”、“共性与个性”、甚至“线的僵直与神韵”等等问题堆里迷乱、茫然。在重重绕不过的关隘面前,梁波想起了“授业解惑”的老师,于是就有了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助教班一年的进修,又有了文化部重彩高研班的深造。何家英、蒋彩萍等大师们的循循善诱、现身说法加之自己的细细品味、好学甚至“偷师”,梁波终于走出了困顿的天地,步入思想、创作、技法任挥洒的自由王国!他把满腔激情倾注于笔端,调自如的墨、色,运流畅的点、线,勾画着儿时的记忆,点染着故乡的山水。花草树木、山妹村姑,家乡的一切,如石上清泉在他的笔锋下汩汩涌出--《徂徠徠山之梦》、《丁香树》、《五月》、《秋歌》...... “无感不发,宁缺勿滥” 这是梁波创作的座右铭。随着名声渐起,稿约多了,求画者也愈众。而视画为自己“心之声”的梁波,决不为“应急作”、“应酬作”。许多稿约违心推掉,有些美展“无感”错过,对朋友的许诺也屡屡爽约。有意无意间有人偶生误会,但相识相知后,会因此而对他更敬重、更理解。 从画二十载,创作如“怀胎”。产量不高,质量却肯定是“优生优育”的。每每有感欲发时,常常是独自一人锁进画室,苦思螟想夜以继日。那份躁动,那份不安,活脱脱少女怀春的感觉。再三推敲,一经定稿,便全身心投入到各种绘画语汇的调度中,进退间备加呵护,行笔时屏屛气凝神,不容自己有半点差池。手中的笔、墨、水、色,是他的心、脑、汗、血,勾、勒、点、染的每一笔,饱醮着他的品性、他的人格、他的情感、他的哀乐......多则一年、少则数月,方孕育出他的“得意之作”,这不是“十月怀胎”又是什么?作品是他生命的载体,参展送别时也是那么难以割舍。近年来他的作品参展入选率竟能十拿九稳,且参加的还都是颇有影响的重大“赛事”,究其原因,恐怕就得益于他的“无感不发”,精耕细作。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海无涯,艺海无边。梁波深知,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有多少已知的需深究,未知的要探求。他马不停蹄,须夷不敢怠慢,遍求师、广游历,并开始了网上 浏览......目的只有一个,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赋工笔重彩以新血液、新活力。他借鉴油画、水彩、壁画、雕塑等技法乃至材料,在构图、创意、画面质感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作品中的动静、虚实、工写、刚柔、黑白、蔬密处理得更趋和谐统一。 在近作《金色年华》中,画家选择了西式构图惯用的满幅金黄色主色调为背景,近处的山体润以相近的赭褐,斜卧的一株古树及篷生的枝条、灌木,用传统水墨在背景色上直接勾皴而就。承载着作品主题的三位青春少女,依树或坐或立,宁静贤淑。服饰衣着处理的十分平和,白色调为主间或跳动的红色,周围点染着若隐若现清丽婉约的白瓣 黄蕊 的小白花。为丰富大块面背景色的表现力并弱化其对视觉过强的冲击力,画家借壁画、扎染等手法对背景进行了斑驳处理,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通透力。作品主题的表现更理性、更含蓄,特别能打开观赏者的想象空间,耐得住再三的品味与揣摩,专家赞该作品“功底扎实,富于个性和思想”。 “缘,秒不可言!” 说梁波的缘,是他的泰山缘。他生于泰山脉络,就读于泰安师专,他的贤内助工作在现今的上市公司“鲁能泰山”......更为契合的是,笔者为这段文字拟就的标题,与后来同梁波座谈时方知道他的处女作《天街》竟如出一辙,哈,真是秒不可言! 说梁波的泰山缘,更是因他从画之路直若攀泰山--由“红门拾级而上,“身”愈往山中行,便愈不识泰山真面目。浑噩间,苦捱到“回马岭”,“体力不支”者便真的要驻马不前了,梁波不也是弃画从商,小住一年?好在志存高远、奋然前行者众,挺过中天门,经“快活三里”小憩,身心得调整,体力稍恢复,再迎接徒立着的“十八盘”的考验!梁波没有落伍,终跨过南天门槛。漫步天街,“置身霄汉”,方知“风月”真的无边。极目环顾,虽“一览众山小”,却未敢忘“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警世名言......梁波的泰山缘呵,剪不断,理不"乱"! 尾声------天街并非坦途漫步天街,盘点梁波,怎区区几千字了得?登过泰山的人都知道天街也并非坦途,更何况走出徂徠徠,也必走出泰山,梁波,还有多少名川大山要你去登、去攀?抄录两段千古佳句作尾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但愿步入新世纪的梁波,经得起“磨砺”、耐得住“苦寒当“雄才”,做“伟男”!
2001.2.2.
于青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