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世建(学者、编审)
近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吃饱穿暖了,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摩天大楼取代了青瓦白墙,通衢大街取代了里弄小巷。路是越修越宽,出行却越来越堵。高架桥更像发疯的藤蔓,越来越肆无忌惮,无情地吞噬着城市曾经美丽的天际线。正像苏东坡所说的:“曾日月之几何,而山川不可复识矣!”一样的沉痛,一样的无奈和落寞,一样的异化如草芥之感。这就是中国的城里人普遍的心理感受。
面对城市林林总总所谓的发展成就和宏大叙事场景,本土画家田丰先生没有去反映,或不屑去反映,而是将敏锐的视角对准了我们现代中国人最柔软的内心之所系,将那些消失殆尽的市井小巷、朱门老屋、青砖门洞、参天古树以细致的笔触尽情地展现,试图为今人和后人,挽住一些城市消逝的背影,留下一些温馨的回忆。
事实也正是如此,画展几天来所受到的赞誉以及最为观众所追捧的田丰先生的代表作正是《岁月》《暖冬》《黉门绿茵》《城市记忆》等写实风格的作品:《岁月》里锈蚀的门环和“将军不下马”的黑挂锁,仿佛就是你儿时千百次抚摸过的那扇门上之物;《暖冬》里红色雕花门前正在缝棉袄的老奶奶,慈祥温暖就和你的亲人一样;《黉门绿茵》里爬满爬壁虎的朱红龙门; 《城市记忆》刻画的那几只筲箕、一把麦穗;《春晓》里那站在龙门子津津有味地吃棉花糖的小男孩(虽然是以画家儿子小时候为模特),这一幕幕场景,又怎能不是你魂牵梦萦、曾经再熟悉不过的市井?……
每一种文化,都是有故乡的!每一种前进,都会有无尽的“乡愁”。发展,不应该是全盘推倒重来。留下一些传统建筑和市井生活,给今人、后人一些抚慰,我们的文化会发展得更健康,更美好——这是我在看田丰先生画展时联想到的。你也来看画吧,说不准在不经意间就被画家的哪一幅画拨动心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