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实力派画家李金山所画的竹子,“取”古法,亦“去”古法,别具一格,妙趣横生,让人百看不厌。
所谓取古法,李金山先生得天独厚,练得“童子功”,从小承家学,遍临古人画竹之法,芥子园画谱,文同之法、苏轼之法,吴镇的竹,无一不被先生吃个透。最后进入板桥所说的无师承。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此正所谓“去”古法。
金山先生号伏牛山樵、鉴腾山房主人,如板桥一样,金山先生日常以竹为伴,在自家的鉴腾山房门口、房前屋后,乃至案前,亲自种植了许多竹子,且对竹子的品种和养殖方法深有研究。无论春夏秋冬,先生都可以读书、品茶、赏竹、嗅竹,自得其乐。先生常常观赏到的是,片片竹影映在窗上,宛如天然竹画一般。如此一来,“胸中有竹”,与“胸中无竹”,无所谓矣。心与竹早成了一体,及至用笔写竹时,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板桥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那么板桥手中之竹,到底是什么呢?他自己题画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显然,他自己所云的“冗繁削尽留清瘦”,是悟出了“简”的道理,但因何法度而“简”,没有说,后人多以为是美学观点的“简”,如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即是此意。
那日拜访李金山,问到此问题,对于“去”与“取”,因何法度而“去繁就简”,先生一语道破天机:无他,去死气,留“生机”尔。
何为生机?一是生存的机会,二是生命的活力。以此“生机”入画,不就是古今中外众多名画的奥妙吗?当然了,李先生说的“生机”,更包含了“去繁就简”的根本大法。对于画竹,板桥可谓古今一集大成者,而到金山先生这里,又有了新的发挥,“生机”之论,难得一闻,真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巧的是,当日先生正在院里院外寻找那些有死气的大树枝干,去之,待有生机时,老树发新枝。看来,先生的“生机”之论,早已融入了生活,与生活、生命、绘画合而为一,不可分矣。
(作者:文化中国总编/高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