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田随想
○黄永镇
◎画科之间有相当的营养成分,可以相互滋养与互补;我从小就读美院附中起几乎什么都画:素描、色彩、速写、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连环画、年画、工艺美术的黑白画、平面构成;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几十年过去了。体会很深.不仅多种艺术的滋补与丰富的表现技法,为自己的中国画艺术的向前发展和中国画艺术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有人曾说过:金字塔之所以稳固而高大.全在于它的基石既宽又牢,这不无他的道理)
◎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观点对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人画不求形似,特求神似,乃以神写形,求得中国文人画笔墨的高度发展,至清代达到了极至。
◎新文人画就文人画而言,恐怕就不是旧文人那种自我消遣,自我表现与倾泄的产物了。是“文人精神”的延续,但不是旧文人消极因素传承。新文人画有极积向上的内容也有画家内在精神的再创造、崭新造型与笔墨塑造出新一代文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新文人画不以牺牲形为代价,也不以为了形牺牲其笔墨,既又要形,又要形为笔墨服务,反过来笔墨又服从形,形,笔墨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以达到表现“神”的目的。
◎新文人画有形的依存,笔墨的自由只能是相对的,这就要看画家对形的概括修养能力了,从而达到笔墨的高度概括。
◎关于笔墨与造型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有评论家把他们对立起来:“严谨的写实”变成了“枸谨的写意”。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样的造型是严谨,造型才会变笔墨成拘谨,如果与笔墨相矛盾的造型再“严谨”,也就不严谨了,只有适合笔墨的意向造型才是真正的严谨,使笔墨与造型的矛盾双方得到统一。
◎一般说来:严谨的造型泛指工笔画。潇洒的笔墨泛指写意画。如果把工笔和写意画这两种截然不同形式的绘画拉到一起来谈造型与笔墨,那就犯了一个极其简单而又很严重的错误
◎中国画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笔墨当随时代,与西方绘画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嫁接,而是渗化与内在精神的融汇,不以牺牲中国画自身的笔墨为原则。
◎泛泛读万卷书,不如认真读一本书,锲而不舍走马观花行万里路.不如深入一处,金石可镂。
◎顾恺之最早提出“以形写神”、无形休谈画,无神休谈艺术。
◎新文人画既要有形,又要有充满玩赏的笔墨情趣从这个基点上讲:新文人画对画家的要求又高又苛刻,因为它是新的,新文人画。
◎就全国美术界而言,有些地方的协会的头头作风霸气,而作品却很小气,霸守一方.悲哉,武大郎开店。少数人相互又哄抬.又打肚皮官司,搞内耗。不去做学术上的文章,没有真才实学.满足于自我感觉良好,误人又误己,损了一方风气.苦了一番人才。
◎有的画家爱吹嘘自己 (不论场合,不看人)到了肉麻的地步,任何古今大师都不放在眼里,唯有自己天下第一。这只能说明自己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缺乏了解和认识,也同时证明其自己的修养太差。可以这样认为,凡越有学识越有真才实学的人,越谦虚.越不知足.更不会在别人面前夸自己不得了.有了高品质、高人品,才有高画品。爱自吹的画家.不外乎是艺术界的可怜虫而已。
◎取各家之长,是绘画的必经之路,要艰难的走得进去,又要有勇气智慧打得出来,后者比前者更艰难,有勇气而无智慧,想打出来也打不出来,结果人过中年,作品则“像雨、像雾、又像风”,作品只看到别人的影子,却丝毫不见自己的面貌,这种“无我”的作品最后会导致宣判自己艺术的死刑。这种智慧是高层次的智商,是作者的学养、修养、悟性和才气的总和。
◎中国画人物推崇形神兼备。那些一味沉溺于笔墨而丢失形象的艺术家,不可能有太大的出息。但那些只有形而无笔墨的艺术家也不可能有好高的造诣。好比生物学上的母本和父本一样.要发展缺一不可。
◎中国水墨画发展到今天,艺术形式上的特点,自由的传统笔墨、受控的偶然效果.意外天成,不可多得。我曾创作过风、晴、雨、露四幅荷花,画幅不大,表现荷花在不同时辰、不同气候时的神韵,及内在精神。不可复制性,连自己都无法复制自己的作品。作品在同时一气呵成,其偶然之特殊效果,完全出自于运用特殊材料制作和作画时心迹的结果。
◎一种新的中国画技法(如丙烯、洗涤汁等)材料,往往是偶然发现它的妙用的,作为绘画表现的媒介,作为艺术精神的载体.材料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何去运用这个新的辅助材料去洽到好处的去表现自己的作品,就要看画家本人对材料的感觉了。
◎笔墨是运笔与墨、水在宣纸上融合,渗透而形成的。在作画过程中绘画载体本身可以记录下画家作画时的感受、心情、精神状态、力量和速度等等。也可以很敏感传达画家的思绪、心态与神态。
◎有的画家外出写生采风,依靠照相机搜集素材、故然是一种方法。但我更倾向于用眼看、用心想、用笔画(有取舍、有创造性的画)更有感悟。
◎中国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不是形的放任的流失,只能是形的醇化,形的提炼,形的升华。
◎笔墨中,线可以说是中国画的命根,石涛曰:“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中国画论讲“气韵生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气”是精神气象,是情感的力量。从用笔上讲气韵生动是超越笔本身这个客体的,是画家以情感作为依托的产物。从最后的画面笔墨效果看,产生出有强烈节奏与韵味的音乐感的东西,作品才可能有高品味的视觉冲击力。
◎从几千年古今中外的美学中发现和意识到一个道理:只有艺术才能把人类的精神提高到神圣的地步。
◎绘画风格是画家在自我的艺术进程中逐步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是画家的艺术轨迹,又是画家的心迹。
◎一种绘画模式的程式化.是艺术的死胡同。
◎艺术要厚积薄发,绘画的单打一不可能得到高层次的艺术升华。
◎始终用一种感觉作的画,就像在重复说一句话一样的干瘪。
◎中国画的传统是中国画的源和本,拓宽的题材和技法是创新的将来的传统。创新会给当代中国画注入新的血液。
◎中国画的传统要继承、要创新。反传统就像活剥皮一样,会导致死亡。
◎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如同科学种田。
◎中国画艺术是表现力很强的艺术,由于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异.一般西方人难以接受。
◎形式服从于内容,笔墨必须表现意境。
◎笔墨功夫——眼见,意境精神是内涵——为实也。
◎画家要一意孤形,走“独木桥”:
◎攻写意画难。大写意更难。短跑比长跑容易吗?
◎艺道无尽。凡酩酊大醉的人总会呓语--“我没有醉”。
◎在艺术的行进路上要走走停停,停停再走,才不会误入迷途。
◎没有一个大师不是经过几十年的“面壁修炼而成正果的”。凡大师手面都很宽,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篆刻、诗词、歌赋都无所不精。
◎凡歌星唱一首歌就走红了,画家则不然,不能老画一幅画。
◎齐自石七十岁后还在变法,显示了他艺术的青春。
◎善思画家会使自己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的力量,而且具有理性的深度。
◎欣赏绘画在于观者审美情趣和内心的体验。观者的体验与画家的旨趣可以不一致,仁者之见或可互补。二者若能一致,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会心处,不必在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