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理想与精神的视觉言说 时间:2011-4-6 12:28:21 点击次数:10120 |
理想与精神的视觉言说
——读邱云的绘画作品
徐恩存
邱云,是一位开朗豁达,坦荡真诚的女性,而且精力过人。因为,除其本职工作外,还同时学习绘画与声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几个方面,她都有不俗的表现;正是因为这几个方面,我们看到的邱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追求完美,也是个身体力行的实践主义者,她把自己的理想精神转换为艺术形式语言、以抒情怀与胸襟。
邱云的绘画,不能具体归类于某一画种,她视需要,时而拿起毛笔在宣纸上涂抹,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或写意,时而拿起油画笔,以斑斓的色彩,在画布上描绘。其实,她的目的不在于画什么,甚至怎么画,而在于营造某种心境,让自己在有限的画面中,找到一方净土、一种宁静、一种安慰。换言之,她的作品就是她的精神家园。
解读邱云的作品,越是深入,就越能感受到画家心灵的丰富、思虑的深刻、襟怀的宽广。她凭借着过人的悟性,才能和敏锐的艺术感觉,去建构自己的艺术领地;在这个艺术世界中,她看重的并非仅仅是绘画技巧,更多的是源于生存体验而来的“感觉”和对纯粹的完美追求,同时也是艺术思想和个人修养的一种升华。因此,在她的绘画作品中,都洋溢着诗意的气息,抒情的氛围以及对于唯美的偏爱。正是在这一点上,邱云的阴柔本性与外在气质得到完美的结合,而在某种意义上,她表现的是女性画家最为独特的视角。
邱云的作品选择的图式、意象、以及笔墨、色彩等,都强调着整体的协调统一。在其间,画家以绘画的方式反复叩问着——什么是美?什么是真美?什么是“阳光”下的生命风景?她笔下的女性清秀、俊美,男性厚重、阳刚;山水则山高水长,林木苍翠,村落悠然,一派安谧祥和的景象,折射出画家内心憧憬的审美理想。——可以说,这是邱云勾画出现代版的“桃花源记”;花鸟、静物在她的笔下,或呈现生命郁勃的景象,或呈现为优雅、惬意的诗情;画家笔下的意象,及其形式,语言的运用都检验着内在精神的纯度,只要品读她的作品,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一切。
重要的是,邱云在绘画中不趋时尚,不逐潮流,她坚持着精神的底线。因此,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她不取虚无的态度,她扎扎实实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人群中,感受与体验着活生生的生命节奏,韵律与气息;她尊重生活的本来面目,她以自己的心灵在生活中发现与感悟。因此,她的作品看似是“再现”生活,事实上却充满着“写意”精神,是一种符合本质意义的撷取与提升;当然,在艺术的展示生活现象时,邱云并未简单地去“再现”,而是强调“主观”的把握,以情会理,用诗意的笔墨、色彩去刻划、渲染,用以传达她对大时代潮流与艺术表现的认知和领悟。
所以,可以说,邱云的作品是现实生活内在化和诗意化,使之变为一种心灵的诉说与表达。她把看到的东西作为材料,用感悟的灵光,理想的形式,诗意的语言赋予它们以全新的光泽和意义,从潜意识中再造出一种具有精神意义的视觉图像。
邱云的绘画作品,有一个重要之处,是她从不让世俗的东西玷污自己的艺术,她力求以一种澄明之感笼罩画面,让人在笔墨和色彩中有新的触动。
为此,她在绘画上确立了“千里之外,始于足下”的朴素概念,她早期曾临摹宋人绘画,用以奠定“巨幛”式山水的基础与格局,并了解中国山水画中新蕴含的天、地、人的哲学奥秘,使“古为今用”的道理融入到作品中去。遵循传统,并不等于泥古与拜倒,而应把传统做为资源来消化借以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在看似有“出处”的作品里,画家在积蓄中“脱颖”而出,邱云的艺术是在这个过程中成熟的。
当代艺术中,充斥着以抒写内心世界为特点的艺术思潮,在一些掘劣的画家那里,则被误读为“丑、恶、假”,应该说,他们尚未理解与领悟当代艺术与大时代的关系,他们也尚未悟出“物与心”的对立统一关系。因此,他们的忙忙碌碌始终未脱离世俗平庸的层面;对此,邱云是深为警惕的,她的作品中没有“虚无”的精神表达,因为她有来自现实生活的充实,她有来自现实人生的体悟和来自理想追求的力量,。所以她的作品对现实的关注一如既往,但艺术的距离感却越来越强,这是绘画必不可少的美学属性,即作品最终应超越于生活之上。
邱云近期的作品,明显地体现出这一追求。对于画家而言,这种追求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领悟了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的一个标志。
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属性和它的意义承载,尽管构成了一对矛盾冲突,但却在不可或缺的对立统一中,使艺术更宣灵,更富形式意味;我们在邱云的作品里,看到的便是由此而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她在画面中极好的平衡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笔墨和色彩中流露出温暖的理想之光。
因为她在作品中,以温暖的诗意目光,给人以心灵的慰籍,与此同时,也照亮了她自己的绘画世界。绘画同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发自心灵的诉说。对邱云而言,绘画是她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她坚守理想精神的高贵姿态。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过程。因为这是真正的精神性言说,唯有这样的艺术才关乎着世间的真善美。
2010年01月于首都师范大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