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入山水探幽径
——浅析著名画家郭立平的山水画
文/罗登廉
观郭立平的山水画,就如身在山川、乡野之中,或泛舟湖上,或漫步山林,或立足观望,或侧耳倾听……亦梦亦幻,似是而非,疑是误入仙境。那缥缈缠绵的云雾,那皑皑的白雪,那蛟龙出世般的苍松,那静如处子的小桥流水,那简陋平适的农舍,那悠然垂钓的老者,你是否曾在哪里见过?等我们好不容易从画中挣脱出来,我们才真正的感到了,画家那用心营造的园囿之花在次第开放。它们不仅形似,而且内含风骨,傲然而立。大自然的神韵,在画家的笔下,丰姿绰约。这是艺术的感召,带给我们的震撼;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想着那一刻,那种神圣,那种眷恋,那种执著,那种坦然,使我们浮躁的心灵顿时平静下来。郭立平的绘画作品既是视觉的,也是内在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把自然风光与一种禅宗的哲学思想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使之更具观赏性、艺术性和收藏性。
郭立平生在书香世家,自幼酷爱绘画。小时候常和哥哥到北京周边的风景名胜去游览,那些美丽的风光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极大的共鸣,而且家住北京青龙桥护城河边的他,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更是喜爱有加。正因为有对大自然的痴迷这种先天的艺术因素及家庭的熏陶,才使他信心十足的迈上了绘画之旅,而又独钟情于山水。挖其根源,探其究竟,也许是解读立平绘画人生的另一个途径。熟悉立平的画家朋友们说,郭立平的绘画作品淡雅、厚重而不浮躁。但立平却谦逊的说:“我现只是深造阶段,离创作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正因为这种虚心向上的劲头,他才有不断涌现的日异精进的绘画作品面世。郭立平的勤奋与创作心态也是很令人佩服的,我每次去他的创作室,总是看到他伏案作画,往往周围喧哗若市,却熟视无睹,仍潜心于创作。这种对绘画艺术的虔诚,是一种皈依大自然的最高人生境界。心无杂念,胸怀山水,这何尝不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所在啊!
任何艺术都有其发展轨迹,山水画也不例外,从魏、晋、南北朝,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郭立平的山水画,既有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其作品中有宋人马远、郭熙、王希孟之风范,也有明人唐伯虎、仇英之洒脱,还有近代张大千之意境,其相互渗透,取其精华,浑然天成,显得古朴而厚重,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十足。故而从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那种浓浓的书卷气和清新的山林气。画如其人,不禁使人心动。立平的作品深得传统笔墨的精髓,不趋于时尚,不盲目追随,笔法清新而古雅,气韵生动,意境深邃。当然画无新旧,只有好坏之别,立平的画已是够好的了,由于过分偏爱,才提笔记之。
在40余年的绘画生涯中,郭立平先后师从著名画家董谦如、梁树年两位先生,并为二老的入室弟子。立平说:“二老不仅教会了我绘画艺术,也教会了我许多绘画之外的人生哲学。”立平12岁时跟董老学画,董老问他:“学画的目的是什么?”立平说:“就是喜欢!”董老欣然而笑,说:“千万不可有歪心,要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学画,这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1982年,董老又推荐立平认识了绘画大家梁树年,并拜梁老为师。在跟梁老20年的学画生涯里,梁老对他的鞭策和鼓励使他受益非浅,特别是梁老让他“放开大胆的去画,不要拘谨”的教诲,在立平的绘画艺术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立平从二位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扎实的基本功,也学到了绘画艺术的真谛,这从他的作品中便能窥见端倪。梁老对爱徒的画也是大加赞赏,并抒短文而记之:“山水画家郭立平,其画笔资秀丽,立意幽深,先从董谦如名画家学山水,已有出蓝之誉,笔法承传统,有宋元山水意韵,又独具风格,以其天资有余,虽尊古而不泥古。笔墨刚劲有力,构图新颖,颇得各名家赞许。但不满足现状,广求师友。1982年又跟余学画,画风有所改进……其作品颇得国际友人的欣赏,争相收藏。”得到恩师的评价实属不易,这是对立平的鼓励,也是对其绘画艺术的肯定。
我觉得郭立平的山水画,不是简单纯粹的笔墨构图,不是一时冲动的即兴之作,而是于生活及其传统文化中长期历练的结果,其功底深厚,意韵绵长,就象洪流过后俱淀的泥沙,当然这也有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