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葆光陈龙艺道杂谈 时间:2010-7-1 16:05:27 点击次数:6706 |
以传统为宗,以自然观化,以象悟道,以老庄哲学为根基,领悟“坐斋”“玄同”的境界,达到神与物游,物我两忘,天馬行空式的自由艺术境界。
山水有三美:笔墨、意境、结构。用意境指挥笔墨、无须实景而自由创作。以意接物,物为我用,笔随心转,随意生发、无往不可。以全部身心去感悟、去体验、去观照、去感应一个超越地域、超越时空、永不灭度的精神追求,把个体生命投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从而超越个体生活有限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画以格高、意古、思猿、理深、景物幽闲、笔精墨妙者为上。前贤言:画要有士气、有禅意。惟求乎法之中,终超越法之外矣。画者诗之余,诗者文之余,文者道之余。不学道,文无根。不习文,诗无绪。不能诗、画无理。不能书、画无法,固知书画皆士人之余技,非工匠之专业也。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庄子谓“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乃艺之至理,道出艺术追求的最高理想。
艺术不能脱离哲学。哲学告诉我们,透过艺术了解生命。透过艺术领悟一种自由,让生命获得解脱,恢复人原有的完整性。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是影响中国绘画发展的两大主要学说。儒学信奉中庸、敦厚平和、阴阳和谐,是入世的(主要表现在主题内容方面)。老庄道家是儒学对立的补充者。庄学强调是“无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出世的,超功利的。在创作规律、审美方面直接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其表现特征:形象大于思想,想象重于概念,大巧若拙,言不尽意,用志不纷,乃凝于神。而艺术重要的恰恰是其审美规律。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之所以不同,西方哲学推崇理性(以科学为据)。叔本华提出意志与理性抗衡。叔本华认为:“意志本身在本质上是没有的、一切止境的,它是无尽的追求”。而佛洛伊德不是自然的存在,是社会的存在。尼采石唯意志论者,主张艺术家高度扩张,自我,表现自我。
为艺者不可不修身,修身之道,唯在一静也,静能生慧,慧能生悟,静可观万物,性静方可情逸。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摒除杂念就可以达到心中空虚无物,虚室生白,凝神内守就可以保持绝对的清静,观万物竞相生长,就可以得出事物往复循环的道理。
画求内美。老子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向外奔逐的越远,对道的认识就越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求学的人,其学(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则一天天的减少其情欲文饰,减少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
前贤谓:“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火。”吾言为画者不善书,则无法。古今大画家者无以不是书法大家。笔墨乃中国画的语言,无笔墨不成中国画。笔墨源书法,书法之高下决定笔墨之高下。看画观其款,便知其造诣深浅,因此古今大画家者皆善书。绘画在经过宋之前的“有我之境,”发展至元之后的“无我之境(文人画)始,更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把中国的艺术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书法与绘画、诗文的紧密结合,成为画家的基本要求和理想。
书法就是写字的艺术。汉字是以“象形”指事的本源(书法通源)。汉字作为书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异味的形式,”是行云流水,刚柔,负阳抱阳,冲气以为合,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线条美。是表现艺术家性情审美和学养的艺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