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09-3-14 来源: 郭保同艺术网
郭保同其人其画
一、 积累阶段 京城是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更是文化艺术中心。对于每一个来京深造、寻求发展之道的画家来说,在初期都可以套用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的一段话:“从此便见到了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课题……”更看到了许多在地方上根本看不到的高规格的展览。 眼界的开拓,是一个艺术家必须经过的阶段,但过大的信息量集约冲击,对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负作用,那就是在冲击中失去自我而无所适从。 保同很快觉察到了这个问题,也为此而苦恼。但可喜的是,他很快便调整了状态以应对,而且形成了非常清晰的思路:广泛吸收各家的理论和技术之优点,用以调整自身的不足,从宽博中集约成适合自己所用的营养。 这确是有实效的方案。通过博采对美术界的总体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通过归纳吸收,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中,保同除了研读大量的历代书画理论著作之外,便系统性地做了大量的技术性试验,临摹了大量的名家作品。他用这种方法,在完成理论和技术探索研究的同时,也完成了有步骤、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前期积累。 二、 探索阶段 从北京画院毕业之后,保同没有像大多数的学友一样,选择打道回府,而是继续留在北京,探求自己的艺术之旅。 由于没有了上课的牵挂,保同的心思反而更加沉静下来。在这种状态下,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把这几年来积淀的一切,进一步地进行整理和反思,以确定自己以后的走向。 保同深知,传统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是最为重要的营养源,但个性化的风格是艺术生命的全部。如何把握好传统与创新、传承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艺术风格多元化的当今,实在不是一道易解之题。 保同喜静,又有着非常扎实的传统基础,尤其他在工笔田园山水,已经颇有火候。然而把工笔田园山水画出个性殊为不易,更何况他对写意作品的神韵也是心醉神痴。该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呢? 苦苦思索之后,保同选择了双轨并行的思路,让写意与工笔齐头发展,以追求工笔画的写意性,相信它们一定可以在前方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交汇点。 从个性中找出路,从生活中求风格,从传统中出新意,从修养中蕴格调。这是保同兄通过成功者的经验而综合得出的结论。 不断的选择,不断地否定,不断地调整;一次次与好友的长谈共商,一个个冥思苦想的不眠之夜,一张张数易其稿的作品,一捆捆记录着足迹的废画儿……保同踏踏实实地前行,执著而坚定。 到实施,从调整到完成,整个过程我都是比较清楚的。这次出版的作品,是他历年来刻苦砥砺的见证。几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基本上都有了,可以作为这几年创作过程的一个小结。 纵观这几年保同的创作状态,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三、初步定型阶段 时间一天天过去,冬去春来。 经过几年的刻苦磨炼,保同积累了大量素材及创作经验,通过逐步调整和比较,保同的创作逐渐有了自家面貌。 以扎实的传统功力为基础,辅以娴熟的造型能力,保同把工笔田园山水确立为自己作品中主要的表现对象。 为了更好的表达作品中笔墨本身的韵律效果,经过多次试验后保同决定用生宣纸创作。这样既可以避免熟宣纸的板刻,又可以充分发挥笔墨在作品中的写意性,从而使作品在工与写之间获得了更为宽广的表现空间。松动的用笔,灵活的运墨,工与写的结合在同一个空间氛围内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同时,保同在画面空间感和节奏感方面做了许多的尝试,如进一步强化整体对比、运用大面积留白的手法、营造动势和气氛等,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 破法者悟,返法者迷。 数年间,保同逐渐确立了深入传统而不泥古,张扬个性而不失法度的创作思路,形成笔法严谨不失松灵、深厚华滋与通透并存的个人风貌,是他苦心孤诣追索的结果,是他心血的结晶。 并不是说保同的作品已经达到了如何如何的高度,客观地谈,这本集子仅仅是他对这几年创作历程的小结。但以我对他的了解,无论将来他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都不会感到惊奇,我知道他具备了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保同是个真诚的性情中人,功成名就殊为不易,就让所有关注他、爱护他的朋友们,祝福他走向更加辉煌的巅峰吧。 以我曾在保同兄的一幅作品上的题诗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膏火艰辛淡如水,负笈飘萍泊帝都; 多少情怀寄月夜,几计坚贞酿醍醐。 十年一剑他山玉,百世沧桑吾心孤; 素墨笔笔织心象,翰墨点点逐云舒。
2007年元旦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