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赵光亮 |
|
|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作者艺术创作感悟——生活是创造艺术的源泉 创新是个性艺术的生命 时间:2007-11-14 20:19:40 点击次数:5312 |
我出生在云南石林县一个偏僻的农村,彝族山寨朴素、平和的生活,以及与牲畜、森林、自然界的生命体和谐相处都给了我丰富的生活经历。加之彝族撒尼人的勤劳、善良、真诚、勇敢、聪慧的性格,独特的服饰、民俗风情,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都给了我无限的创作灵感。
画一般的石林风景,诗一样火热的激情,深深地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1989年我终于如愿以偿,迈进了艺术大门。六年的艺术生涯弥足珍贵,我惜时如金,如饥似渴地汲取丰实的艺术营养。严格育人而出名的昆明师范学校、云南师范大学(前者是著名音乐家聂耳的母校,后者是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的母校)教会我如何做人。特别是前辈学子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勤奋学习和积极上进。毕业后,我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创作。工作单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圭山(有“石头寨”之称),吸引了国内外的一些知名画家。1997年以来,非常幸运地认识了下乡采风的张文新(美籍华人)、陈崇平、胡晓幸、黄泽谦、沙磷、刘南、王鹏程等先生,通过胡先生又认识了李忠翔先生,在大学里又受到郭魏、李功伟、陈力、毛旭辉、陈群杰等先生的指点。拜师学艺,进一步拓展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画技。通过十多年的学习(《外国美术欣赏》是我常常翻阅的一本书)、创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艺术创造来源于火热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是现代人的生存主题,我以极大的热情尽力表现着这个主题,研究和探索着这个课题。开初,我所画的色彩吸收了撒尼人喜欢的主色调:黑、红与黄,我称其为“棺材色调”,造型上以人、牛头及其它动物、植物等为主(因牛终身耕作为人食的奉献精神,我从小就非常敬佩)。在2004年的省美展中,作品得到专家们的认可。有人称我的作品为“牛头树画派”,是有其道理的。
现在,我又在民族刺绣、民间绘画、民间故事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一批作品(美术家协会主席陈崇平先生称为“民间装饰画”),其实,跟陈先生说的一样,我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原生态”的表现之一种。如今的画涉及人性的丑、恶、美与善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当地的人民群众虽然看不懂作品的意境和寓意,但他们最终说:“真好看!”这说明接受了我的作品,因为人人都是爱美的,只要是美的东西,全世界人民都会喜欢的。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开拓创新,我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来表达想抒发的情感,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行走、个性鲜明的艺术之路来。胡晓幸先生常常教诲到:“从艺和做人一样,必须真诚和谦虚,实实在在,否则很难创作出象样的艺术作品。”我一直为守护艺术而生活着,希望以真诚从艺和做人而行走天下。
这就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
作 者:赵光亮
2006年10月27日于家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