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王雪涛 |
|
|
|
|
展览详细信息 |
|
|
|
|
|
开幕时间:2010-3-3 10:00:00 |
展览时间:2010-3-3 至 2010-3-22 |
展览地点: 北京 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 |
主办单位: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 |
展览备注: 无 |
|
|
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墨海灵光——王雪涛花鸟画精品回顾展”将于2010年3月3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王雪涛是白石老人最为得意的门生之一,曾任北京画院院长,在画院潜心创作数十载,尤以小写意花鸟著称。此次展览汇集了王雪涛各个时期的花鸟画艺术精品及速写作品百余幅,力图全面呈现画家在艺术创作中的整体风貌。伴随着展览开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雪涛》也将与观众们见面。此外,在开幕式当天,还将举行以“王雪涛与20世纪花鸟画变革”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通过艺术探讨与交流的形式,推进展览的学术研究深度。作为寅虎新春过后的首次“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展,本次展出的作品将会以轻松明快的笔调和生机盎然的天趣为观众提供一场亲近艺术和自然的心灵之旅。
“墨海灵光五彩妍”是齐白石对雪涛画功的称赞,无论迅疾飞掠的喜鹊、步步机敏的白鹇,抑或展臂捕虫的螳螂,在他笔下均可夺物精魄,独具灵动生机。展览根据作品的艺术特色,融入了图稿对照、动态影像等设计元素,在进行作品展示的同时将画家平日的写生画稿一并呈现。这些画稿结合了王雪涛的默写特长与笔底功力,是他手追心摹、体味自然、抒写情趣的基本日课,同时也是后人窥见其笔精墨妙、意蕴隽永、精湛造型的方式途径。通过画作与画稿之间的对比,体察作者对所绘对象之神态、结构、造型等方面的把握,进而了解王雪涛艺术语言不断锤炼的过程。为了使观众走进艺术家的创作与生活,展览在现场设置了多媒体播放环节。运用动态影像向观众呈现了一个生动、立体的王雪涛,并通过图片间的对比,讲述了画家与传统、前人间的师承关系。
王雪涛一直以来坚持师造化、师古人、师师长的信念,自三十年代始,即借临众多画家作品。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他选用了临摹、背临、仿意、拟意等多种方式。远至元人钱舜举(钱选)明人林以善(林良),近至齐白石、王梦白,他都用心临写,反复琢磨体会。但王雪涛并不囿于成法,他所主张的师造化,重在融会贯通而得其心源。为清晰呈现画家的师承渊源,勾勒王雪涛艺术创作的整体脉络,展览陈列了画家早期临摹前人的部分作品并形成独立单元,如颇有明人笔意的《百鸟图卷》、深得徐渭写意之妙的《近似青藤》,以及尽显八大“白眼朝天”之趣的《菜市归来》。这些作品更好地诠释出艺术创作中,尊重传统、学习先人的重要性,同时也为观众欣赏、理解画家之后的花鸟画变革提供了前期铺垫。
在花鸟画的意境创造上,王雪涛不仅与前辈脉息相通,而且具有自身特色。他擅于在情与景的结合中把握机趣,捕捉自然界转瞬即逝的妙意。在静止的画面上,找到了使情感随景物生发而溢化为想象的关纽。“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也正是花鸟画意境创造的精义。王雪涛以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中国画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增添画面韵律。他以自我心灵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化作令人惊喜的形象、繁多的翎毛、斑斓的色彩……一件件充满生机意境的画幅。展览重点推出了王雪涛艺术成熟期所创作的小写意花鸟作品,体现了他在艺术观念、绘画题材、笔墨语言、画面结构等方面有了全方位突破后所形成的独特画风。《舒笑》墨色淋漓,又于笔渴墨干处见其功力。画家以色助墨,于黑白之间绘一枝绽放的红色莲花,使红与黑构成了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这件作品因其卓越的艺术造诣还曾荣获“八十年代”画展作品一等奖。《同憩秋荫》中两只稚鸡踞伏草中,虽然动态很小,但却在空灵数笔的脖颈上和转折有力富有弹性的背部曲线上蕴藏着力量。《紫藤鹦鹉》抓住鹦鹉欲飞将落的瞬间,颇具一番闻声索侣或者觅食才归的意趣。
齐白石曾说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王雪涛则画出“在形似之间求其神似”的妙笔。他的艺术创作大大地拓展了花鸟画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以真情感动观者,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对于传统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地位。展览首次集中展示了王雪涛先生大量的艺术创作,而其中的写生画稿更是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展示。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王雪涛在师承前人过程中的锐意进取,还有画家寓情自然、心系观者的思量。如此至诚至爱,流诸笔端,自然幻化出艺术之美和盎然的生气。
|
|
|
|
|
|